研究证生涯规划教育有效提升学生自信 成功引导学生思考职业方向

撰文: 刘雅琪
出版:更新:

浸信会爱群社会服务处于前日(8月20日)发布“青年生活世界设计”的生涯规划教育计划研究成效。研究结果显示计划有效提升学生计划和实践未来职业方向的动力,亦提升学生对未来方向的希望,同时提出5点改善生涯规划教育的建议。

浸信会爱群社会服务处与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为中学生生涯规划作追踪研究,于2022年8月20日进行“青年生活世界设计”服务框架成效研究发布会。(浸信会爱群社会服务处提供)

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复杂多变的环境令青少年,特别是高中生,对未来职业发展感到悲观及缺乏自信心。浸信会爱群社会服务处在2019至2022年期间,获得当时的民政事务局(现民政及青年事务局)拨款及青年发展委员会支持,与14间合作中学推行“青年生活世界设计”生涯规划教育计划,

浸信会爱群社会服务处表示,该计划与过去的生涯规划课程不同,相信“职业不只是一份工作,而是人生独特身份的一部份”,因此除了帮助学生订立升学就业目标外,更会引导学生探索个人需要、发掘长处,令他们对未来发展感到希望。计划在初中时间会集中发掘学生的强项和优势,然后提供技能培训,提升自信心之余亦为未来建造基础;进入高中阶段之后,计划就会引导学生深度认识自我,设计个人职业发展蓝图,并装备学生多角度的思维应变能力。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助理教授黎可欣博士表示,“青年生活世界设计”生涯规划教育计划能有效协助参加学生建立未来职业方向。 (浸信会爱群社会服务处提供)

在2021至2022年间,计划进入成效评估研究。浸信会爱群社会服务处儿童、青少年及家庭综合服务与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合作,进行为期两年的服务成效研究。研究邀请参与计划的其中5间中学(共255名学生)为实验组,另外邀请没有参与计划的3间中学作对照组(共122名学生)。 研究认为,计划有以下3大成效。

首先,研究显示计划成功引导学生思考职业方向对自己的重要性,有更强的意愿为未来作打算及更加重视未来(约2%)。学生对自己实践目标的能力感亦都有所提升(约3.5%),令他们更有动力实践目标,学生们对达到未来职业方向的期盼提升了约2%。

其次,参与计划的学生在思考未来发展时带来的希望感提高了约4%,主要原因是对未来有更多想像,找到更多可能性。不过亦有学生于参加计划之后,对未来发展的不安感增加了约1.6%,因为学生得知更多的可能性,明白世界转变及职场要求他们有更多自主后,对自己的信心不足,因而感到不安。

最后,计划亦有效激发学生实践目标及确立未来职业方向,相关比率提升了6.08%,他们会更愿意作出实际行动,如主动地搜集资料、撰写未来计划和参与工作实验来订立个人发展目标,大部份学生在完成计划后都能够成功订立个人目标及确立未来方向。

研究亦发现,如果学生对自身家庭经济情况比较满意,在建立未来职业身份等不同方面的分数都会比不满意的学生高,同时对感到不安的分数亦都会较低。

宣道会陈瑞芝纪念中学准中六学生余安琪表示活动非常实用性,能帮助她认清未来职业的方向,定下目标,为将来做好准备。 (浸信会爱群社会服务处提供)

研究就生涯规划教育提出5点建议,包括第一:由初中起推行生涯规划教育,以免因高中才开始接触生涯规划导致压力及不安、第二:为高中生提供至少每年一次的生涯规划咨询,与学生定下切合个人需要的人生设计蓝图、第三:为低收入家庭学生提供支援,以免学生因为经济问题而影响成长,加强自信心培育、第四:恒常化生涯规划教育,纳入常规课程、第五:为生涯规划加入技能提升及与未来趋势接轨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