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 2025|公民科考中国外交政策 首设立场题 老师:较具挑战性

撰文: 吴绰诗 胡家欣
出版:更新:

第二届公民与社会发展科文凭试今日开考,全卷涉及三条必答题目,涉及主题包括香港人的运动习惯、中国外交政策及香港中外文化汇聚特色。有分题要求考生参考试卷资料,解释中国对外援助如何改善受援国人民的生活、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另外,要求考生解释香港具备哪些优势有助弘扬中华文化。

有公民科老师分析,今年考卷比上年具挑战性,其中一条8分题需要考生阐述立场,正反论证才会高分。他说,乐见有高阶思考题,符合课程宗旨,但由于评级只有达标或不达标,估计不多考生“挑战自己”,或只求达标,“考生都好识计”,他建议增加“优异表现”评级,以鼓励考生。

第二届公民与社会发展科文凭试今日开考。(周令知摄)

较去年少一题MC题 8分题属立场题 问“低碳出行”措施

公民科文凭试第二年开考,考试时间为两小时,设有三条必答题目,属资料回应题。全卷设有四条MC多项选择题,较去年少一题;其余属2分至8分的短答或长答题。

第一条题目关于低碳出行与香港人的运动习惯。阅读资料引用世界卫生组织网站及政府卫生署网站,提及本港市民身体活动不足及久坐情况普遍,另引用立法会文件及新闻公报,谈及推动“低碳出行”的措施。

该题设有两条各占一分的MC题,其中一题要求考生选择对世界卫生组织工作的正确描述。一条4分题要求考生解释身体活动可如何促进公共卫生。另外,谈及在港实践低碳出行不容易,问考生是否同意说法,要求参考资料并就所知解释。题目占8分,为全卷最高分的一题。

第二条题目主题关于中国外交政策。(周令知摄)

第二条题目关于中国外交政策。阅读资料取材自2023年《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白皮书,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和的和平外交政策,又指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另外,引用“中国对外援助70周年线上图片展”的一张相片,和2023年中国向发生地震后的土耳其提供紧急援助的新闻报道。该题设一条占一分的MC题,要求考生选出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条占两分的短答题,要求考生参考资料,指出中国为受援国提供支援的类型。

该题设有两条占6分的题目,要求考生参考资料及就所知,解释“中国的对外援助如何改善受援国人民的生活?”。另一题则要求考生解释“提供对外援助可以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的看法。

(周令知摄)

第三题主题有关香港中外文化汇聚特色。该题阅读资料引述新闻报道,提及香港在“一国两制”下,拥有中外文化汇聚的独特优势,加上广泛的国际脉络,能汇聚各地人才等。

该题设有一条MC题,根据《基本法》,要求考生选择正确的陈述。一条占3分的题目要求从饮食、建筑及节庆范畴三选一,以例子说明“香港是中外文化汇聚的社会”。一条4分题目,要求考生参考资料,就中外文化汇聚,指出及解释对香港社会带来的两项好处。另一条6分题目,则解释港具备哪些优势有助弘扬中华文化。

任教公民与社会发展科、仁爱堂陈黄淑芳纪念中学助理校长黄中伟认为,今年考卷比上年具挑战性,其中一条8分题需要考生阐述立场,正反论证才会高分。(周令知摄)

老师:考生好识计 长答题料不多人求满分

任教公民科的仁爱堂陈黄淑芳纪念中学助理校长黄中伟认为,今年考卷比上年具挑战性,较少“阅读理解”题型,即能直接从资料中寻找答案,而且第一次出现8分立场题。他指,去年没有立场题,以致自己教学上都会思考是否需要,但今年之后会增加学生在这方面的练习。

他指,立场题若要取得高分,考生需要正反论证;若只写两个论点且有立场,则应足够稳拿3分。他估计,“冲8分嘅(考生)有,但唔多”。他又说,乐见有高阶思考题,符合课程宗旨,但由于评级只有达标或不达标,加上是最后一科核心科目,因此考生或花较少时间温习,只求达标,“考生都好识计”。

公民科卷首设立场题,占全卷8分,黄中伟预计,不多考生求满分,因考试评级只分达标与不达标。(周令知摄)

料合格率超过九成 与去年相若 倡增“优异表现”评级

至于内地交流团是否有助考试,他表示交流团及合格与否或分数没有关系,但可以令学生了解中华文化,对于回答相关题目有间接帮助。

被问到作答时多称赞国家是否就能高分,他回应指“唔系净系唱好国家,真系要了解”。他称,其中中国对外援助一题,须熟悉政策,并举出一带一路等例子。他又指,课程宗旨是培养学生对国家的正面思维,对于社会议题,“唔系咁快判断,而系初步认识”。

他观察,其监考试场有约5至6个考生提早离场,大部分考生尽用时间作答,甚少“攞够分就停笔”的情况。他指参考去年数据,考约17分就能合格,估计今年合格率与去年相若,超过九成。不过,他认为评级上可有改进空间,建议增加“优异表现”评级,以鼓励考生“畀多啲心机”。他又强调,教学时亦有提醒学生不可轻视公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