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天地|郭一苇中学获授“大湾区STEM教育基地” 推动智能社区
东华三院郭一苇中学于3月21日荣膺“粤港澳大湾区STEM教育协同创新研究实验基地”,成为全港少数获此殊荣的学校之一。郭一苇中学以“学以致用”为核心,积极与社区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创新的力量,并通过跨界协作,探索教育与实际需求结合的新模式。是次授牌仪式由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李克东教授亲临主持。
为过渡性房屋居民设计智能家居及社区装置
郭一苇中学的STEM教育不仅局限于提升学生的学术能力,更注重将知识转化为现实应用,解决社区真实问题。此次与信义会过渡性房屋“新田部屋”的合作,即是学校创新教育的一大亮点。校方介绍学生透过STEM教育中的“5EX模型”,结合设计思维框架,为居民设计了一系列智能家居及社区装置,包括自动灯光控制系统、能源管理解决方案等,不仅改善了居民的生活便利,也为社区推动智能化、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具体方案。
李克东教授在活动中表示:“郭一苇中学的学生不仅是科技的学习者,更是创新的实践者。他们的项目展示了如何将教育与社会需求相结合,这是STEM教育的真正价值所在。”
与此同时,同样获授牌的乐善堂余近卿中学则分享其聚焦于“鱼菜共生系统”的研究成果,透过将环保理念融入课堂,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方向,并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场景。
教师扮演引导与协助角色
不同于传统的“教师主导”课堂模式,郭一苇中学将学生的创造力置于教育的核心地位。校方指出学生在参与“新田部屋”合作项目中,从居民需求的发掘到解决方案的设计,均以学生为主导,教师则扮演引导与协助的角色。
参与项目的学生表示,整个过程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学习的价值。“能够看到自己的设计被采用,并为居民带来便利,这是一种很大的成就感。”一位学生分享道。
文可为校长补充:“我们希望学生不仅学习如何使用科技,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用科技解决问题,并将创意融入日常生活,成为未来社会的创新驱动者。”
大湾区合作寻突破 香港学生融入国家发展
此次郭一苇中学获授“粤港澳大湾区STEM教育协同创新研究实验基地”,不仅标志著其在创科教育上的成果获得认可,也反映了香港教育界在大湾区合作中的主动性与探索精神。
校方未来将进一步深化与大湾区内其他机构的教育合作,早前更与南头城学校南头城学校作深度协作交流,推动资源共享及跨境协同,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需求,成为未来创科产业的重要力量。
文校长表示:“我们希望学生能在学校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创新方向,同时成为国家创科发展的参与者和贡献者。”随著更多学校加入大湾区STEM教育合作,香港学生的创意与实力将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现,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内容由东华三院郭一苇中学提供)
若学校有意于校园天地刊登文章,欢迎按此浏览投稿须知及提交稿件。
另外,《香港01》推出中华文化学人计划,如对计划有任何查询,欢迎电邮至“education@hk01.com”(标题注明 ‘中华文化学人计划查询’),或WhatsApp / 电话(35828747)联络《香港01》代表黄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