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贡崇真小学推生态先锋跨学科课程 以社区资源教学生保育大自然

撰文: 卢劲扬
出版:更新:

香港接连出现世界暴雨及超强台风,如何面对极端天气已经成为切身问题。西贡崇真天主教学校(小学部)(下称西贡崇真小学)于上学年推出名为“生态先锋”的跨学科课程,利用西贡区内丰富的自然资源及社区支援,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大自然,明白保育大自然的重要性。

善用学校地利位置教保育大自然 鲸鱼搁浅使学生感受更深

参加“生态先锋”课程的学生会到校外考察,亲身感受大自然,以明白保育环境的重要性。(西贡崇真天主教学校(小学部)提供)

冯家俊校长表示,学校推出“生态先锋”跨学科课程的起点是近年极端天气频生,考虑到学校位于西贡,于是善用地利将区内与大自然相关的事物加入课程,让学生从生活周遭学习保护大自然。他说自己还是英文教师时,会加入一些学校附近的事物作为教材,提升学生学习动力,又笑言“呢本书(课程训练手册)我相信你摆喺第二间学校都几头痛,因为佢要入嚟西贡做”。

生态先锋课程设有多个外出考察活动,包括到海下湾观察珊瑚群、到西贡码头向游客讲解保育大自然的重要性等。回到课室,多个科目均会配合主题教学,例如中文科会撰文描述西贡景色并抒发感受、数学科会以海洋垃圾为主题学习统计学等,学生最后会运用所学完成生态先锋训练手册。

课程统筹主任吴小君老师指出,以上活动及课堂可以回应多个课程主旨,例如认识中华文化的“天人合一、仁民爱物”精神,培养仁爱、团结、同理心等价值观,并从生态安全角度切入作为国家安全教育素材。

西贡崇真天主教学校(小学部)于上学年推出“生态先锋”跨学科课程,并于本学年推广至全校。图左起为STEAM发展主任余诺轩老师、冯家俊校长及课程统筹主任吴小君老师。(卢翊铭摄)

回顾上学年的教学成果,不少学生都以文章表达对大自然的欣赏及尊敬,例如想到由自己做起,清理及回收自然环境中的垃圾,保护生态环境,亦有学生因为喜欢大自然的美,决定未来要与家人及朋友多到自然环境之中游览。

学校天台设气象仪 培养资讯素养助日常生活

西贡崇真天主教学校(小学部)于校舍天台设有气象仪,可以收集不同天气数据,以数据让学生明白何谓极端天气之余,亦能培养资讯素养。(卢翊铭摄)
西贡崇真天主教学校(小学部)的气象仪会于后台储存数据,教师可以提取数据作教材,以此教授学生天文台如何根据数据发出天气警示。(卢翊铭摄)

学校亦于天台设立气象仪,收集温度、湿度、风速、气压、紫外光、空气污染等数据,资讯会即时于校网首页发布,校方亦会储存数据。冯校长解释,气象仪收集到的数据除了可以用于生态先锋课程解释何谓极端天气之外,亦可以用作培养学生资讯素养,理解收集第一手数据的意思及学习做统计。

STEAM发展主任余诺轩老师指,气象仪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数据的习惯,打开校网看到天气转冷就添衣,看到有雨就带上雨伞。常识科更可以透过实际数据教授学生,天文台如何根据数字发出不同警告讯号,提升学生的兴趣,“最重要嘅系,我哋有呢旧嘢喺度,我哋可以带佢哋上去睇”。

一条龙学校共享学习资源及设施 提升科学科学习体验

西贡崇真天主教学校是一条龙学校,图中蓝色校舍为中学部,彩色校舍为小学部。两个校舍没有明显分隔,方便学生来往及共用学习资源。(卢翊铭摄)

西贡崇真天主教学校(小学部)与中学部为一条龙学校,小学部学生可直升中学部,而小学部亦可使用中学教学设施及资源,提升学生学习体验。

以将于25学年起推行的小学科学科为例,小学校舍受到条例限制无法进行较高阶的实验,包括使用明火或某些溶剂,而西贡崇真小学就可以将实验移师中学部实验室,在中学部教职员的指导下完成实验。课程以外,西贡崇真小学有不少活动会与中学部一同进行,包括新兴运动板网球、射箭、童军等,中学部的师兄师姐们亦会到小学部做小老师,帮助师弟妹们解决学业困难。

冯校长称,西贡崇真小学可以突破限制,将部份中学阶段的内容放到小学阶段,学生可以感受中学学习模式,不论学生一条龙升读中学部还是其他中学,都有助减低升中后的适应困难。

学校踏入100周年换新校服 将举办一系列庆祝活动

西贡崇真天主教学校(小学部)踏入100周年,冯家俊校长指学校为学生准备了新校服,亦有一系列庆祝活动。(卢翊铭摄)

西贡崇真小学今年庆祝创校100周年,冯校长于咨询各方意见后决定为学生准备一套新校服,方便学生参加下午的活动时间及随时进行户外学习。新校服上衣使用新式快干物料,学生穿起来更觉舒适凉爽,并改穿波鞋;而运动服采用同一上衣,分别在于下身的裤或裙裤颜色不同,即使学生“着错校服”仍可参加不同活动。

冯校长亦预告学校会举行一连串庆祝活动,包括于9月举行100周年感恩祭、于12月在校舍举行多达100围的盘菜宴,部份校友即使身在外国亦表示会回港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