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已将台湾问题搁置?小心误判
与北京不断宣示解决台湾问题的决心不同,海内外有不少人认为北京已将台湾问题搁置。在他们看来,台海两岸已经分治多年,各自形成不同的政治体系与文化观念、政治认同,统一希望愈发渺茫,不论是2022年佩洛西(Nancy Pelosi)访台还是最近赖清德当选,北京的克制态度说明北京不会真的让台海局势“地动山摇”。
然而,这未必符合北京对台政策的真实考量。毋庸赘言,大陆和台湾已有非常大的不同,台湾社会的本土意识和全面“绿化”的倾向让两岸统一的困难大幅攀升。但事有两面,大陆和台湾的综合实力差距不断扩大,台湾越来越难以抗拒大陆的影响。
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两岸交流与经贸合作已经惠及亿万民众,大陆稳居台湾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大陆影视文化和APP开始反向吸引台湾年轻一代。这说明只要大陆的政治感召力、文化吸引力、经济融合力不断提升,台湾将越来越会被纳入两岸融合发展的进程之中,台湾问题和平解决的希望自然越来越大。
北京对佩洛西访台和赖清德当选的克制态度并不足以说明北京已经搁置台湾问题,而恰恰说明北京不愿看到台海上空“兵凶战危”,反映北京依然希望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这是务实、清醒的对台政策考量,与是否搁置台湾问题完全是两回事。
理解北京对台政策应该放在中国国家发展大局来看,一方面大陆的民族复兴目标离不开台湾问题的解决,故反独促统是北京对台政策的两个面向,反独是要严阵以待的底线,促统是要综合考虑内外时机的目标,虽不能拖延,却又急不得;另一方面台湾问题的解决要服务于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主要内容的民族复兴目标,这说明台湾问题的解决是民族复兴目标实现过程中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而绝不是说为了台湾问题的解决可以不顾民族复兴目标。
正因这样,北京解决台湾问题的理性选择是等待和创造内外时机,而不会贸然出手。佩洛西访台前后,一些人鼓吹的立即武统,纯粹是误判形势,对“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视而不见,既未考虑大陆社会所珍视的“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同胞情谊,又忽略改革开放以来的大陆发展大局。但北京的克制不能简单误解为忍让,而是有很大可能在待时而动。因为目前不具备解决台湾问题的内外时机不代表今后不具备,关键在于谋定而后动,在于为时机到来而积蓄实力。
为何去年底的大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认识到“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依然强调“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既因为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又因为只有民族复兴稳步向前,解决台湾问题才能游刃有余。
当年毛泽东解决中印边境冲突便展现出高度审慎、把握内外时机、一击必中的特点。在内外时机成熟前,毛泽东坚持“小不忍则乱大谋”,但一旦通过努力让内外时机成熟,毛泽东果断决定出手。近年来,北京在解决香港问题时,起初无论是占中事件还是旺角骚乱,都一直高度克制,仍然希望通过香港内部来解决,但2019年修例风波的爆发让北京忍无可忍,重拳出手,迅速重塑香港政治秩序与格局。
从习近平上任以来的施政风格来说,北京有着强烈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决心,对台独的威慑正在日益强化。去年11月,习近平在与拜登(Joe Biden)会谈时说的“中国终将统一,也必然统一”,显示出北京的统一意志。这说明北京非但不会把台湾问题搁置,反而会通过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来为台湾问题的解决创造良好条件。
目前来看,只要两岸关系未失控,不到万不得已的非常时刻,北京仍会倾向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这既是大陆、台湾和美国之间最大的共识,又是台湾能和大陆积极对话、理性沟通、争取更多空间的有利条件。反之,如果台湾屡屡刺痛不断崛起的大陆的底线,让两岸转圜空间越来越小,一旦美国自顾不暇,内外形势逆转,被刺痛的大陆果断出手,留给台湾的选择空间恐将不多。政治不能靠幻想活着。在实力原则影响的地缘政治秩序下,台湾的理性选择是未雨绸缪,改善两岸关系,为未来预留更多转圜空间,而不是活在北京搁置台湾问题的侥幸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