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总统大选2024︱这场大选没有输家与赢家 却正在透支台湾
【台湾总统大选2024/柯文哲/赖清德/侯友宜】2024台湾大选已经结束,各党都开始了选后复盘与检讨。
基本上,虽然总统赢家只能有一个,但因这次三方竞选局面复杂,同时又牵涉立法院席次的消长,所以光从岛内政治版图的角力来看,可以说这次大选其实三方都是赢家。
民进党自不待言,赖清德当选总统,打破了台湾1996年总统民选以来,单一政党最多执政8年的纪录,确保了民进党政权的维系,也不用担心被国民党追究弊案,例如高端疫苗、光电圈地、巴西进口蛋;至于赖清德承诺要公益信托的违建“赖皮寮”,当然也就船过水无痕,静静翻页。
接著是国民党。国民党的立委席次从2020年的38席来到2024年的52席,再加上2席实质与国民党结盟的无党籍,这次总共获得54席,虽没有过半,却也是立院第一大党,能担任多数召委,且在民众党可能蓝绿都不投的情况下,立法院长将有极高机率转由国民党拿下。
最后是民众党。柯文哲虽没有当选总统,却选到了369万票(得票率26.46%),将能获得7亿元新台币的补助款,且民众党不分区立委席次来到8席,在蓝绿都未过半的情况下,民众党成了立院的“关键少数”,日后一旦蓝绿在法案上激烈博弈,民众党将有机会成为各家争抢的对象。
综上所述,确实可说三党都是赢家。但如果从各党的选情起落、发展前景来看,其实也能说一句,不论是柯文哲与民众党、侯友宜与国民党、赖清德与民进党,三方其实都没有赢,也没能解决台湾困境。
柯文哲正在自我透支
首先是被不少分析称为“最大赢家”的柯文哲,不仅民众党以8席成了立院的关键少数,还手握大笔补助款,既能用来招募党员,还能充作经费投入2026年九合一大选、2028年总统大选,看上去确实收获不少。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次竞选也向柯文哲发出灵魂拷问:靠著宣传、甚至诈术催出来的选票与气势,究竟能维持多久?
回顾1月3日民调封关到1月13日投票这10天,台湾社会出现了奇怪现象:封关前民调垫底的柯文哲,在这10天持续营造自己“绝对不是垫底”、“已经紧咬赖清德”的氛围,种种话术又通过互联网平台,被20岁至40岁的柯文哲支持者广传,诸如“说柯文哲第三的都是假民调”、“柯文哲一定会赢赖清德”、“柯文哲已经大幅领先”等说法,在社群媒体上四处流窜,以年轻人为客群的网红直播主,更是为求流量、取悦客群,积极呼吁集中选票支持柯文哲,称只有“弃侯保柯”才不会浪费选票。
显然,支持柯文哲已不是单纯的政治行为,而是类似追星的互联网饭圈现象,并且吸引到大量年轻选民投身其中,不论外界用什么科学证据、民调数据说明:柯文哲得票绝不可能超过侯友宜,沉迷其中的粉丝还是坚持“好的,我投柯”,甚至成群出征立场不同的媒体、评论员。观察这些粉丝的心理,他们不仅相信柯文哲能赢,还认为可以大赢,所以不只拒绝弃保柯文哲,甚至还有部分立场浅蓝的柯文哲粉丝,政党票投国民党,总统票却投给柯文哲、而非侯友宜。
当然,最后柯文哲获得了369万票,以小党候选人来说成绩不错,只是这个开票结果也证明,曾经语出“潮水退了就知道谁没穿裤子”的柯文哲,自己才是没穿裤子的跳梁小丑,不仅得票数确定垫底,还输侯友宜近100万票,更输赖清德近200万票。显然,互联网声量不等于现实世界的选举实力,且这样的“诈术”也不能重复使用,毕竟如今已有不少网友讽刺柯文哲所言是“伪柯学”,并把柯的“理性、务实、科学”口号改成“迷信、误会、神学”,4年之后柯文哲再战2028年总统,如果又否定全部民调、高喊自己超越第二逼近第一,试问除了极度狂热的支持者会信外,还有多少选民会买帐?
另外,柯文哲的短视近利也反映在政策论述与政治结盟上。在政策论述场域,柯文哲对于台湾青壮世代所关注的议题,诸如买房、低薪、托育、安养等,基本上就是一片空白,之所以能吸引年轻选民注意,更多还是靠著个人魅力、灵活口才,不断制造新鲜感与戏剧效果,同时利用短视频崛起的时代潮流,让自己持续拥有话题与曝光,这才成了年轻选民心中的政治偶像、台湾救世主。
但这种文青煽情操作就像发布假民调,终究不是长久之道。10年前柯文哲参选台北市长时,就以类似手法吸引了众多大学生支持,只是这些“初代柯粉”当中也有不少人,在柯文哲当选市长后迅速转成“初代柯黑”,原因就是发现柯的本质其实与一般政客没区别,用人唯亲、政治分赃,却还硬要道貌岸然、不食人间烟火,相当虚伪,让不少支持者由爱生恨。
其实观察柯的支持基础也能发现,柯的支持者集中在20岁到40岁,尤其是20岁到29岁,40岁以上便显著递减,60岁以上更是寥寥无几,原因就是年轻选民容易被柯文哲营造的“造反领袖”氛围感染,但这种氛围不易渗入其他年龄层,甚至随著“柯粉”年龄渐长,可能也无法再维持原有信仰,于是柯只能从不断新生的年轻选民补充支持者。
另外在政治结盟上,柯文哲的短视也正在自我透支。从2014年参选台北市长以来,柯文哲翻云覆雨,先后玩弄了民进党与国民党:民进党将柯推上市长宝座,却4年不到就迎来柯的背叛;国民党与柯谈“蓝白合”,却签字几天不到就被柯撕毁。简单来说,两大党都曾对柯抱有合作期望,却都被反咬一口,柯文哲的作为当然是要自我壮大,却也不可能不付出代价。
例如眼下民众党看似成为关键少数,还在立法院长之位上开出四大条件,要蓝绿“交答卷”,结果却是被蓝绿一起忽视:国民党自提人选,推出韩国瑜搭配江启臣的“韩江配”,直接跳过了民众党的四大条件,虽称“如果民众党愿意合作,国民党可以让出副院长”,其实就是“谈条件不可能,要不要跟随便你”的大党姿态;民进党则表现得更直接,除了推出游锡堃搭配蔡其昌的“游昌配”,立院党团总召柯建铭更称,“民众党想要有形象除非‘起义来归’”,显然也不想被勒索。
从现在的情势来看,蓝绿都暂时不想再被柯文哲寄生,因为历史已经证明,与柯合作不只期限不长、还会内伤。展望未来2026年、2028年两场大选,如果柯文哲被蓝绿持续坚壁清野,2024年恐怕就是柯的选战成绩顶点,因为台湾的县市首长、区域立委、总统选举都采相对多数决制,作为小党的民众党候选人除非被礼让,否则基本上没有战胜蓝绿两大党的可能。
整体来说,结合柯这次在选战、论述、结盟的种种透支,民众党即便眼下风光,也有极高机率在未来4年到8年内泡沫化。因此柯文哲看似成为最大赢家,其实危机四伏。
国民党正在透支对岸善意
但这不代表蓝绿两大党就赢了。
首先是国民党。基本上这次政党轮替失败,柯文哲当然有责任,但最大罪人还是国民党自己,如果国民党够争气,能在5月确定征召侯友宜后打出气势,又何来被柯文哲予取予求的后续?选情会走到这种荒诞境地,基本上就是国民党不同阶段布局失误,以及台湾整体“维持现状”板块逐渐茁壮的结果,这两个因素又彼此相互纠缠,且后者还构成了国民党现在与未来的危机:为了选战需要,不断透支对岸善意。
在布局失误上,侯友宜出线本身就是国民党对“维持现状”民意的迎合,毕竟侯除了是国民党县市首长中执政满意度最高者,其出身南部嘉义、路线温和、擅长台语的本土属性,也是党内一度期待,能帮国民党增加中间选民、甚至浅绿板块得票的元素。
问题是侯友宜本身公务员性格太强,过于与世无争,实在非常不适合担任大选主将,其本身又鲜少与张荣味、傅崐萁等地方要角往来,甚至在2020年大选见罪了韩国瑜与韩粉大军,这些伤口尚未弥合便急要上阵,已为选战团结埋下隐忧;偏偏朱立伦又制定了“三阶段整合”战略,先后要与郭台铭、柯文哲进行整合,结果郭台铭不仅再次愿赌不服输,还带走了大批不满朱侯的国民党地方派系,导致侯友宜一被征召就崩盘垫底,成了国民党史上仇恨值最高的候选人,排名第二的柯文哲也因此有了要价筹码,国民党于是又出现“礼让柯文哲”的呼声,柯的声势也因此水涨船高。
最后国民党虽靠著选前大团结、赵少康韩国瑜下场辅选,冲到了可与赖清德一博的差距,却在选前民调封关10天内,遭遇了“维持现状”民意的两次反弹:1月9日的卫星简讯、1月10日的马英九口出“相信习近平”。据国民党内人士表示,卫星简讯事件虽然荒唐,却让侯友宜的民调直接下跌2%,“相信习近平”虽是被刻意断章取义,却又让侯友宜下跌3%,而侯团队对马的迅速切割,则激怒了部分深蓝选民,让这些人在最后一刻愤而拒投。
显然,曾以沟通两岸为加分项的国民党,如今面临了尴尬境地:在台湾“维持现状”的民意板块增长下,“亲中色彩”正在成为包袱而非优势,“抗中保台”议题即便没有明显发酵,却也始终是国民党隐忧,只要民进党有意操作,国民党便难以防御,只能在事后竭力止血一二。正因如此,这次国民党虽把“战争与和平”当成选战主轴,却始终无法突破蓝色圈层,吸纳中间乃至浅绿选民,反而还被嘲笑是“贩卖战争恐惧”;而民进党选前炒作的“中国威胁恐惧”,却能够驱动民意流转,让国民党立即失血。
当然,在立委选举上,国民党以54席成了立法院第一大党,看上去成绩不错,但据国民党中央此前评估,南部民进党执政县市原本能再多几席,让国民党以57席刚好过半,结果因为前述两个事件,催发了南部绿营选民的投票率,导致国民党在云林以南全军覆没,这才形成如今三党不过半的局势。许多在南部辅选的国民党人士,即便不好意思公开抱怨马英九,却也是满腹辛酸,对马选前受访的“失言”感到可惜。
平心而论,马英九的发言出乎两岸和平考量,当然没有问题,却还是被民进党断章取义、大做文章,进而影响选情,只能说是时势使然,同时也是大环境下的无奈。而侯团队对马的迅速切割虽不厚道,却有一定党内势力支持,因为如今的国民党精英多已认知到,选战下的“亲中”元素,只能是选情毒药而非补药。
基本上这一认知也体现在国民党这次的外交与防务论述中。侯友宜虽强调九二共识,但其整体论述其实与柯赖两人没有显著差异:柯文哲投机引用了蔡英文路线、赖清德勉强化用了蔡英文路线、侯友宜则是直接把蔡英文路线套上九二共识。这当然不是侯一个人的想法,而是团队集体认知所形塑的结果。展望2026年与2028年大选,国民党内的本土派将有机会获得更多话语权,即便“亲美和中”口号不变,九二共识也照常会说,却都不及迎合“维持现状”民意、避免沾染“亲中”色彩重要。
当然,这种作法究竟能不能帮国民党重返执政,只有投票结果能证明;只是国民党两岸路线的持续本土化,北京与大陆民众都看在眼里,即便北京极力要维持战略定力,为国家发展、台海和平、中美关系等大局考量,不轻易诉诸武力,并且积极营造“和统至上”的氛围,民间的武统舆论却不时汹涌喧嚣。而国民党之所以能从北京获得比民进党、民众党更好的回应,甚至拥有两岸和平维系者、交流互动推手的潜在身分,关键就是历史积累的“中国联系”,让北京与大陆舆论还能对国民党抱有期望,但这样的期望如今正在龟裂。
从本质上来说,国民党两岸路线的持续本土化,就是对北京与大陆舆论善意的不断透支,即便国民党为了胜选似乎只能如此,这种趋势仍会对台海的长远未来构成风险,国民党也会逐渐丧失被“被青睐”的政治能量。
民进党正在透支台湾未来
最后是胜选总统的民进党。从这个结果来看,赖清德将带领民进党继续执政,即便立法院长可能落入国民党之手,掌握行政权的民进党仍有大量资源可分配,众多丑闻弊案也能船过水无痕。只是民进党执政下的台湾,无疑正在透支自己的未来。
一切根源就是政治压倒专业。以这次选前的卫星简讯为例,台湾在1月9日下午突然连续四次发布“国家级警报”,称中国大陆发射卫星飞越台湾南部上空、民众必须注意安全。但中文内容分明是说“卫星”,英文内容却标示成了“导弹”(Missile),对此台湾军方事后解释,是因疏忽而未同步更新原系统英文用字,导致将发射物标示为导弹而非卫星。如果此言为真,台湾军方的内部螺丝显然已经严重松脱。
但更令人怀疑的是,这次卫星发射并不是严重的突发事件,而是陆方早在1月7日就公告过的活动,且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太空科学中心、欧洲太空总署(ESA)、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MPE)和法国国家太空研究中心(CNES),以国际合作形式参与的项目;而发射卫星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也不是第一次执行任务,在2023年全年就至少有过15次卫星发射活动。
从这个背景来看,台湾发布“国家级警报”的标准究竟何在?况且2022年佩洛西(Nancy Pelosi)访台触发中共军演后,解放军曾发射东风导弹飞越台湾上空,当时台湾政府不仅没有任何发布“国家级警报”、还一度隐瞒不报,如今却因一个卫星连发四次警报,明显是以政治力操控军方前来助选所致。而这个事件只是台湾各职能和专业单位全面退化的缩影之一。民进党执政8年期间,因为政府的强烈干预与滥权诱迫,台湾各单位都出现了程度不一的政治凌驾专业现象,不只军队如此,从媒体到学术界基本上无一幸免,各式侧翼层出不穷,“御用喉舌”更是遍地开花。而这种现象无疑会加剧台湾的治理弊病。
能源议题就是一大案例。众所周知,蔡英文过去的能源政策主打“2025非核家园”,但这个政策不只确定跳票,还因民进党大力扶持绿电引发了贪腐乱象,光一个台南市,就有学甲炉渣案、光电圈地丑闻、88枪事件,台南市议长选举纷争、台南市经发局长陈凯凌贪渎案,可谓一团漆黑、臭不可闻。更严重的是,“2025非核家园”引发全台多次大停电,继续坚持不只影响民生,还会冲击台湾长远的产业布局。
但民进党政府的回应不是调整政策、校正能源配比、重启核电,而是动用各方侧翼围剿异见者;亲绿学者、智库、媒体评论员更是抢著用“自身专业”替民进党的能源政策背书,硬是让“2025非核家园”撑到了2024年总统大选,结果选举一结束,马上出现台电严重亏损、电价将涨的消息,多年政策错误引发的治理危机,显然已经开始压不住。
但被民进党政治凌驾专业透支得最严重的,还是关乎台湾经济、台海和平的两岸关系。后者自不待言,民进党上台适逢美国大力布局印太,台湾已被推上中美对峙的危险前线,台海战争的风险也持续升高,即便眼下中美都有共识管控可能的军事冲突,但赖清德才刚要开始4年执政,未来的不确定性还是很高。
与此同时,经济场域的冲击已经呼之欲出。中国大陆是台湾极重要的贸易对象,且台湾共有500多项输陆产品在ECFA早收清单上,这当然是大陆让利的直接结果。但2016年民进党执政后,ECFA早收清单便屡因不稳的两岸关系而受影响;选举前夕大陆更是宣布,12项在ECFA早收清单的石化业产品即将恢复课税,税率约为2%到12%,以2022年早收清单贸易额的新台币7,500亿元来看,石化产品约占其中10%,即便台湾政府宣称影响不大,却也是新台币750亿元的规模,一旦恢复课税,必然会影响石化产品销售,更不用说如果ECFA早收清单的产品全部恢复课税,其结果当然是冲击台湾产值与就业。
这种发展台湾的工商界极不乐见,只是民进党也没有因此明白“解铃还须系铃人”的道理,既不针对自己的两岸政策与立场进行调整,还宣称要到WTO告状,同时在台湾内部持续大内宣“鸡蛋本来就不能放在同个篮子里”,称对陆出口下降将能协助台湾分散风险。
只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从台湾目前的处境来看,加入CPTPP、RCEP都非常困难,前者是台湾根本进不去,后者则是根本不会申请,所以对台湾来说,大陆市场萎缩往往就是让自己直接受损、而不是促成自己打入其他市场的契机。但民进党显然不想面对这个问题,而是更想解决检讨问题的人,因此让侧翼长期围攻检讨政府的“中共同路人”,同时不断吹嘘全球挺台、加入CPTPP没问题,甚至炒作美国可能与台湾签订FTA的假消息。
到头来,民进党吹出了华丽的粉红泡泡,却没有解决任何现实问题,就像这场大选中的三党拚杀,看上去都为理念与未来而战,却终究没能阻止台湾的自我透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