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门紧闭闸机森严 北大清华何以丧失了开放精神?
2023年12月18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45周年,45年前的今天,以这次会议召开为标志,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打开了,一个新时代到来了!
“改革开放是改变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它让中国走出了对外封闭状态,不仅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强大政策保障,还开拓了人们的视野,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深刻改变了中国社会的经济与思想面貌,为中国崛起打下了坚实经济基础。
在做出改革开放决策之前,中国进行了一场全国范围的大辩论。当时很多人认为,中国应继续关起门来搞建设,他们担心一旦打开大门,让外资进来、外国人进来、外国的电影文学和文化进来,人们的思想就会被侵蚀腐化,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就会被改变,政权会面临被颠覆的危险。
幸运的是,那一代领导人高瞻远瞩,视野深邃,他们以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为己任,从时代发展和人民需要出发,以极大的使命意识与担当精神,毅然对内改革,对外打开大门,做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决策。
事实证明,那些认为打开大门会危害中国安全的担忧纯属杞人忧天!
相反,经过改革开放后几十年发展,中国终于彻底改变了之前的绝对贫穷状态,从一个连普遍温饱都解决不了的落后经济体,迅速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变成了一个在各方面都极具竞争力的工业化、讯息化、城市化国家。
改革开放不仅没有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带来安全危害,反而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注入了新内涵,带来了无穷活力,使中国方案、中国模式、中国经验有了世界性意义,中国人的道路、制度和历史、文化自信变得空前坚定。
以清华北大为代表的几千所中国大学见证了中国从对外封闭到改革开放的整个过程,它们参与其中,为改革开放摇旗呐喊、出谋划策,培养了大批人才,提供了很多很有价值的政策建议。它们自身也在此过程中迅速发展,从在国际上岌岌无名,成为在全球排名前列的著名学术科研机构。
如果没有当初打开大门对外开放,如果这也害怕,那也害怕,现在的中国是什么样子?包括清华北大在内的中国大学会是什么样子?看看我们的某些个邻居就不难得知。
过去几十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证明,对外开放是完全正确的决定,是改变中国发展与中国人命运的决定,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今天我们提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就是要在新历史条件下,在新国际格局下,通过全面开放,把中国推到一个新历史高度,实现国家崛起和民族复兴的伟大战略目标。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就在被改革开放已经洗涤薰陶、解放思想了45年之后,在国家做出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开放的背景下,包括清华北大在内的几千所中国大学中的绝大部分却大门紧闭,闸机森严,丧失了开放精神。
现在,进出清华北大在内的绝大部分中国大学,都需要提前预约,并且严格限制参观人数。别说对外开放,连对内开放、对国人开放都做不到了。
校园管理部门给出的理由是担心校园安全,担心外人自由出入会影响教学与科研秩序,和45年前,中国做出对外开放决策时,一些人的担忧如出一辙。
然而他们似乎忘了,在关起大门、装上闸机、实施网络预约、严格限制外人自由出入这几年前,最多不到十年前,包括清华北大在内的绝大部分大学,都是可以自由出入的,最多在大门口用身份证登记一下即可。
这些人对安全问题,管理秩序问题的担忧让人非常奇怪,五、六、七、八、九十年代,包括2010年前,学校摄像头没几个,就几个门卫保安,也没出多少安全问题,为什么现在高校各处及大街小巷摄像头密布,安保力量比原来不知道强了多少,怎么反而更不安全了呢?
他们大概也忘了,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怎么全球那么多远没有中国安全的国家的大学都能对外开放,可以自由出入参观,很多国际著名大学,包括香港的有些大学甚至连院墙、大门都没有,本身就是一个城市的开放式人文高地和旅游景观,他们怎么就没有安全担忧和秩序问题呢?
事实上,无论封闭还是开放,极端的个案永远都会有,总不能因为一两个极端个案,因噎废食吧?
大学应该开社会风气之先河,应该走到社会的前列,走到开放的前列,清华北大作为中国最著名、最有影响力的两所大学,更应该引领开放潮流,应该为这个全面开放的时代做出表率,建功立业,怎么能以安全或秩序等借口,把自己与社会隔绝开来,封闭起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