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居民医保一年减少2500万人:国家崛起不能遗忘落伍者
对于当今时代来说,一个社会的医疗保障水平,往往直接影响民众的幸福度和安全感。医保的类型比较多,但最关键的是基本医保,在内地主要包括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其中大部分人以城乡居民医保为主。自2003年内地开始推行新农合以来,内地医保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到2012年已有超过5亿人参保,经过过去10年的努力,到2022年已有超过13.4亿人参保。从中国漫长历史来看,这无疑是巨大的进步。但眼下内地医保面临新的问题,2022年内地医保参保人数比2021年减少1700万人,其中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比2021年减少2500万人。
最近,据国家医保局的回应,基本医保参保大盘仍属稳定,参保数据的下降是因为两个情况,一是部分原来参加居民医保的民众转为参加保障水平更高的职工医保,比如2022年职工医保的新增人数超过800万,意味着参保质量的提升。二是国家医保局持续开展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民众重复参保等情况减少,更真实地反映了参保情况。这两个情况都符合现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医疗体系的成绩。
然而,基本医保参保人数减少的1700万人,城乡居民医保减少的2500万人,并不都是因为居民医保转为职工医保、民众重复参保减少,而是还有更为现实的困境。
内地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王超群在《居民医保一年减少2500万人,为什么有人主动退保》一文中,通过调研多个地区后认为,保费持续上涨、中年居民身体健康状况较好、医保受益面窄且不解决大病负担等原因,导致了内地居民医保退保现象。
2003年新农合建立时,个人缴费仅为10元人民币,后来陆续上涨,2015年为120元人民币,2023年已经涨到380元人民币。380元人民币的医保费用似乎不值一提,但对于许多仍旧为基本生存苦苦挣扎的底层民众来说,380元人民币的医保费用已经是不小的负担。从2003年的10元人民币到2023年380元人民币,年均增长19.78%,但有多少底层民众的收入在过去20年年均增长19.78%?许多农村家庭本就收入低,负担又很大,除了要缴纳医保之外,吃饭、生活、孩子教育、老人养老、住房都要花钱,平时都得靠省吃俭用才能勉强维持生活,如果医保负担超出他们承受范围,那只能退保。除此之外,不少未参保居民身体健康,城乡居民医保受益面太窄,住院报销比例太低,让一些人认为参加医保的必要性不大。
放在更大背景来看,居民医保退保现象背后其实折射出内地医保体系不能不言说的短板。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人看不起病,不知多少家庭因为一场大病而破产。医保的初衷是让天下人病有所医,是让民众看得起病。这既是社会公平的努力方向,又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今天内地能让13.4亿人具有基本医保,绝对是了不起的成绩。但问题是,基本医保的报销水平严重偏低,依旧不能有效缓解多数中下阶层民众的医疗负担。时至今日,医疗和房子、养老、教育仍是压在中国人身上的“四座大山”。
目前的基本医保对于许多小病和常见病是有比较好的保障,但难以解决大病负担,一个普通的中产之家,如果有家人罹患重症,很可能因病返贫。受制于体制内和体制外、城市和乡村、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的分化,目前内地社会越是贫困落后地区、越需要保障的人群有时候越难承受医疗负担。
这样的现实提醒着内地社会应该设法改进医保体系。中国早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日益临近高收入经济体的门槛,论道理,是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去构建一套更为公平、保障水平更高的医保体系。毕竟,尽可能让民众病有所医,不再被医疗大山压得喘不过气,既是一项足以在于史册的德政,又能在有效缓解广大中下阶层民众压力,减少他们后顾之忧的同时,提升他们的幸福度和安全感,扩大他们的消费能力,让经济发展结构更加长久可持续。在此过程中,以更大力度为那些最需要保障的人群、为被大病所困扰的人群兜底,是最为迫切的民生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