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贵一泡尿!青岛啤酒“小便门”风波:撒尿犯法与摄影同罪?
近日,一个据称是工人翻墙在青岛啤酒原料仓撒尿的影片突然窜红网络,离谱画面在互联网上广传,消息曝光后,青岛啤酒股价开盘后一度暴跌7.5%,市值蒸发83.07亿人民币,被陆媒形容为“史上最贵一泡尿”。
而后不久,根据官方消息,撒尿者和影片拍摄者均已被控制。据有关媒体援引未经验证的消息报道,撒尿者并不是在原料仓撒尿,而是在原料运输车上撒。然而,舆论场声浪已经形成,对影片拍摄者进行“控制”也引起了网民讨论。
一般认为,如果查明这位影片拍摄者是造谣传谣,那么对他进行“控制”并展开调查理所当然。但是,如果他拍摄上传的是事实,只是在语言表述的时候不够精确严谨,那么对他进行“控制”就非常值得商榷,因为不能要求一个普通人以经过深入调查的专业视角,用严谨精准的语言去表述一个突然发生在眼前、令他感到吃惊的事情,何为造谣传谣、何为事实之间的模糊地带很难完全廓清。
再进一步,如果对影片拍摄者的处理,单单是因为他曝光了这件事令厂家产生了经济损失,并让有关地方陷入被动,因而觉得有必要让他为此付出“代价”,那么这样的处理方式绝对是一大错误!在互联网这个人人握有麦克风的时代,这样的处理只能起到反作用,会让大家不仅对拍摄者感到同情,而且会把这种同情转化为对厂家和调查部门愤怒,会令厂家和地方部门更加被动,甚至还会伤害到社会大众对公平与法治的信任与信心。
这件事的肇事者一定是那位被拍摄到穿著工服的撒尿者,不管他是撒撒到原料仓上,还是撒到原料运输车车厢里,都特别令人恶心,都必须为此付出代价,他被警方控制并调查应当应分,对于影片拍摄者,则要视以上三种均有可能存在的情况处理,要看当地警方的认定了。
梳理这件事的前后脉络,比较奇怪的是影片一曝光,立刻有媒体根据对当事厂家的采访声称这是外包工所为,而且反过来对影片拍摄者的动机进行质疑。
不是说不能质疑这位影片拍摄者的动机,影片拍摄者动机当然可以怀疑,出于查明事实真相也应该对拍摄者进行调查。只是在事情被曝光的第一时间,有关媒体不是针对撒尿肇事者的行为进行质疑,也不是针对厂家可能存在的管理漏洞进行质疑,而是一上来就对影片拍摄者进行质疑,这样的“脑回路”一般人委实想不出来。是大家都太幼稚了吗?肯定不是。因为不知道这里面是否有故意引导或厂家公关的因素,人们当然有理由对此种倾向性报道提出疑问。事实上网上有不少评论,就在对此提出疑问。
正在进行的调查把影片拍摄者与撒尿者一并“控制”也是同样的逻辑。一般人看到这个结果可能都会提出质疑,曝光一个企业存在的安全生产漏洞应该是被鼓励的行为,为什么反过来反而把影片拍摄者给“控制”了呢?这样做是否有充分的法律和事实依据呢?是不是带有另一重所谓的帮厂家遮丑的“动机”呢?
所以这件事的最终真相是什么,有关部门应该从地方利益的层间跳出来,尽快给出一个可靠的调查结论。令人担心的是,即便地方部门给出一个完全基于事实的调查结论,只要影片拍摄者在这个结论中带有被“问罪”的成分,都可能难令舆论信服。原因无它,大众心理如此,地方上这种事以往也太多了,青岛啤酒必须抓住变化中的舆论中心。
不管怎样,这件事都暴露了青岛啤酒厂家存在的安全生产漏洞,必须得到重视。没有人希望这件事毁掉青岛啤酒的品牌和市场地位,人们都希望青岛啤酒能正视存在的问题,堵住安全生产漏洞,更希望地方有关部门给出一个事实求是的、令人信服的调查结论。不放过一个坏人,也不能为替厂家遮丑伤害一个无辜的人,有关地方能做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