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程序员“翻墙”被罚105万 这是互联网时代的“投机倒把罪”吗

撰文: 杭子牙
出版:更新:

河北承德一位程序员为海外软件公司从事外包工作,他使用Zoom远程办公,通过翻墙在github上领取公司任务编写代码,在support上回答用户问题,这一听起来足够“国际”、在互联网时代也令很多人很羡慕的工作,居然是“非法”。内地自媒体曝光的一则《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河北承德市公安局最近对当地一位从事跨境编程工作的居民进行行政处罚,罚没了当事人三年薪金共计105.8万元人民币。该居民不服提请行政复议,也以失败告终。

消息曝光后,不少自媒体都予以了关注,《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也撰文对官方做法表示质疑,在一篇已经删除的评论中,胡锡进表示中国是对外开放的国家,捍卫本国互联网独立自主不意味着与国际互联网隔绝。随着全球化在互联网应用层面不断推进,中国有大量人员需要借助国际互联网工作,如果把他们的需求都给切断,那么中国民间将封闭起来,中国对外开放的整体能力将大幅萎缩,“那已经不是别人搞我们,而是我们自己放弃互联网时代的种种机会和可能性。”

不得不说,胡锡进不愧是中国最有国际视野的体制陆媒体人,他不仅看到了互联网在国际市场的应用前景以及中国在推进开放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的互联网接入需要,而且对切断需要产生的后果也有清醒认识。不过,也因为是体制陆媒体人,胡锡进很巧妙地把握住了评论边界,没有就承德公安做法的性质进行更深入评论,也较少从个体从业者的生活或工作需要说明开放国际互联网的重要性。

但其它不那么受官方规矩约束的评论就相当直接了,有评论就直言不讳指出,承德警方处罚该程序员的做法不仅相当“粗暴”而且是典型的懒政,这种作为不仅给当事人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而且伤害到了中国政策与互联网的开放性。

评论指出,在互联网时代,官方的恰当做法应该是想办法在尽量保证意识形态与政治安全的前提下满足人们对国际互联网的接入需要,而不是通过行政处罚加高额罚款的方式吓阻需求。这些年因为受内外因素叠加冲击,中国经济面临巨大下行压力,特别是前些年迅速发展的互联网平台公司陷入政策寒冬忙于瘦身,裁减了大批从业人员。这些具有计算机和网络从业经验的人在从大平台公司失业后往往很难找到工作,如果他们能通过国际互联网在海外找到一份工作谋生,无论对个体家庭还是社会整体就业来说都是值得鼓励的好事,官方应该看到宏观环境下普通人的就业需求,为这些人重新寻找生计提供便利而不是以“违规接入”为借口,断掉他们的谋生之路。

承德警方的做法还很容易让人想起改革开放前官方对所谓“投机倒把”行为的处理。在那个市场经济还尚未被引入的年代,因为官方保持计划经济理念,担心个体与私营经济发展会改变中国社会性质并冲击到政治社会安全,禁止人们自由流动做生意,甚至连私人养鸡养鸭都不行。即便当时社会普遍处于贫困状态,人们缺衣少穿,甚至吃不饱肚子,那些有头脑,有技术的人,抱着改变生活处境初衷想做个生意也会被扣上“投机倒把”的帽子,为此付出声誉与自由的代价。这种现在看来相当荒谬的行为,在思想和政策还尚未解放的年代却冠冕堂皇,那么今天以高额罚款手段吓阻的翻墙谋生行为,若干年后是否也会让人觉得啼笑皆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