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选之人”到“郭选之人” 赖佩霞曲折身世尽显台湾冷战伤痕
投入2024台湾大选连署的郭台铭,9月14日上午正式宣布副手搭档为电视剧《人选之人》的“总统候选人”演员赖佩霞。其特殊的身世背景,以及拥有台美双重国籍,旋即成为台湾舆论场讨论的焦点。赖佩霞已对外做出表示,将联络相关律师协助,尽快安排进行放弃美国国籍程序。
赖佩霞在《人选之人》的演技备受好评,台美混血的外貌亦令其格外受到瞩目。赖佩霞曾在2020年出版自传《回家》一书,娓娓道来其曲折的身世。赖母不到20岁时即离开家乡到台北独自生活,当时有大量美军驻扎台湾,她在一位美籍将军家中找到保母的工作,并认识了赖佩霞的生父。
两人交往两三年后,赖佩霞这位母亲心目中的“洋娃娃”来到世上。然而,其父亲在得知此消息前,已回了到越南战场。其生父起初还会写信与寄钱,但突然之间便杳无音信,“不只金钱的支援断了,甚至连只字片语也不再捎来”。赖佩霞在20岁那年,决定展开“万里寻父”之旅,终于循着当年的旧地址,在美国找到了早已另组家庭的生父,她说“这个叫做父亲的人,比陌生人更陌生”。
经过多年的心灵挣扎,赖佩霞从“‘父亲’这个大洞里的伤痛与不堪的情绪”中走了出来,与其生父家庭成员成为了朋友,“找到父亲,我生命中那个大洞总算被填满了。面对真实的人生,有真实的互动,我对生命的真实理解,自此才逐渐展开。”赖佩霞以正面积极的心态面对其复杂难解的成长过程,有媒体将之称为“寻爱与和解之旅”。
然而,赖佩霞这样一位“美亚混血儿”,其实在台湾并不罕见,在东亚地区更非孤例。1954年美国与台湾的国民党政府签订《中美共同防御条约》,1965年越战白热化,美军启动赴台渡假计划(“休息复原计划”),越南美军每年除了有30天的例假外,还有额外5天的亚洲假期。驻台美军加上渡假美军,使得当时台湾的真实情境,便如同美国在台协会(AIT)出版《1950-1980:美国人在台湾的足迹》一书所描绘的:“由于台湾是美国围堵社会主义国家的前哨站,台北中山北路及高雄七贤路上,曾一度酒吧林立,为驻台与越战休假美军带来特殊的美式风光”。
单以1972年为例,在台美军就有1,200余人。《上海公报》也在同年签署,台北美军渡假中心于该年4月15日停止办公,美军赴台渡假计划执行六年半的时间,总计接待了约21万1,000多名美军。AIT纪录没写出来的是,美军除了为台湾带来观光外汇,亦令美台混血儿大量激增。
如同今日美军在琉球(冲绳)与韩国的情况相似,当年美军在台湾除了促使酒吧、俱乐部等观光产业盛行之外,同时也令台湾的情色产业增长,而美军在台的犯罪与性暴力更是不计其数,性病也因此在台湾扩散开来。尽管其中也包含着自由恋爱,赖佩霞的生父与母亲即为一例。据资料统计,美军在台期间约留下了1,000多名美台混血儿的存在,其中也包括了赖佩霞。
这个美台混血儿群体,在求学成长过程中,大多数都经历过同侪歧视与社会排挤,例如有非裔美军之子被以闽南语嘲笑:“黑人牙膏,放屎黑黑”;此外,多数人也因“生父不详”,与赖佩霞一样度过了相当长的心理暗黑期。而被一走了之的美军遗留在台湾的女性伴侣,同样也陷入了污名歧视、心灵破碎与经济压力等多重伤害。
著有《失落在肤色底下的历史:追寻美军混血儿的生命脉络》一书的作者陈中勋,从个体的角度看到了他们“生命的脆弱与流离失所”,也从历史的角度看到了他们背后所反映的美国“第一岛链”冷战军事部署,以及“美国与亚洲政府合谋的结果”。陈中勋为他研究的“亚美混血儿”群体历史做出总结:
“亚美混血儿”或许象征着台湾的冷战身体。虽然现今的台湾已经大致认识到,美国在冷战期间为了围堵共产势力扩张,先后在日本、韩国、琉球群岛、台湾、菲律宾建立起所谓的“第一岛链”,其中台湾又位于岛链的中央环节牵制中国,符合美国长远的战略利益。
由这段话来看从“人选之人”走向“郭选之人”的赖佩霞,无论郭台铭阵营的政治考量为何,其所代表的客观历史涵义,却无意间揭开了美国与美军“反共”围堵政策,以及冷战对立在台湾所刻下的深刻却被隐没的伤痕。
与此同时,也象征着历史仿佛在台湾重新上演。于今中美“新冷战”态势趋向严峻,再度掀起了台海的惊涛骇浪,台湾执政者的“亲美”路线,以及美国遏制中国的“台湾乌克兰化”策略,使得台湾再度回到“第一岛链”的环节位置。无论是美国对台的军售、军援,以及对台湾“刺猬化”的军事设想,还是台湾部分人对美军军事支援与保障的高度期待,都可能让台湾倒退回冷战的命运,甚至有过之无不及。
赖佩霞从电视剧的舞台,走向了真实的政治舞台。或许是历史的提醒,她的曲折身世,难道不是台湾由于过去“亲美反共”“国策”导致的沧桑缩影?当然,台湾选民不一定会思考到这么深入,但她的出线,却也是历史对台湾的再次拷问:是否要再为了美国的利益,从个体到集体重新动员武装,义无反顾地奔向台海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