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怎么看中国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
近日,主管经济发展工作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内部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专门机构。据悉,民营经济发展局的职责是“加强相关领域政策统筹协调,推动中央各项重大举措早落地、早见效”。从中国政治逻辑来看,通常若是重视某个领域,便会设立专门的负责机构。比如,国家监察委的设立反映出对于反腐监察工作的重视,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组建反映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近年来,为了应对经济困境,提振民营企业的信心,中国政府在沿袭改革开放以来基本国策的基础上,不断释放利好信号。比如,2022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改2020年的说法“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主张:“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勇于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今年3月,中国民营经济的一个标志性人物马云返回内地。
今年7月,新华社公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针对性强,有现实意义,是对近年来发生的各种关于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问题的一次总结。该文件明确指出:“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在此背景下,国家发展改革委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显然是为了提振民营企业的信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从而让中国经济早日走出困境。
然而,好的用意未必能带来好的结果,舆论场不少人对于民营经济发展局心存疑虑。一种颇具代表性的声音认为,民营经济发展最需要的不是设立一个专门机构,而是公平、稳定、健康的法治化、市场化环境,让民营企业有一个稳定、持久的预期,不会因为一时风吹草动或某些偏激之人的极端言论便疑虑不安。不少人表示,民营企业需要的不是管控,而是松绑,政府通过设立专门机构来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路是传统思维,未能考虑到新设立的机构本身所带有的权力扩张冲动特性。
应该说,舆论场的疑虑是有其合理性,值得倾听和重视。市场经济的优点在于激发社会活力与创造力,而活力与创造力来自于不同群体在市场环境下能人尽其才,这就需要一个合理范围内的宽松、包容、稳定、公平、自由的环境。政府机构的统筹、协调当然有必要,尤其是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机构的宏观调控作用不可或缺。
但市场经济下的宏观调控不是设立一个机构那么简单,而是懂得尊重法治和市场精神,保持经济活力与创造力。当下中国经济复苏乏力,面临多年未有的困境,政府希望提振民企信心的信号已非常强烈,现在尤其需要倾听来自市场一线的声音。防止好的政策被误解,想方设法去激发社会活力与创造力,在法治环境下给更多民企和企业家大显身手的空间,是中国经济早日企稳回升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