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习近平反复说“中美关系的基础在民间”意味着什么

撰文: 应濯
出版:更新:

8月2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美国史迪威将军外孙约翰·伊斯特布鲁克,称赞“史迪威将军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对中国解放和进步事业给予了积极支持,对中美人民友好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人民对此不会忘记”。习近平指出,“从史迪威家族身上,我感受到了美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看到史迪威将军从事的中美友好事业已传承至家族的第五代人,我很欣慰”。在复信内容中,习近平再一次表示:“中美关系的基础在民间,力量源泉在人民友好。两国人民应该加强交流、增进理解、扩大合作,为两国关系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

近年来,习近平反复提及“中美关系的基础在民间”。今年6月,习近平会见比尔·盖茨时说道:“中美关系的基础在民间,我们始终寄希望于美国人民,希望两国人民友好下去。”今年8月,习近平复信美国华盛顿州“美中青少年学生交流协会”和各界友好人士时指出:“中美关系的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

习近平反复强调“中美关系的基础在民间”,究竟意味着什么?

今年7月,习近平(右)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接见访华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左)。(新华社)

从当下中美关系的现实来看,习近平的说法背后有两个重要考量。第一,目前中美关系在政府层面遭遇多年未有的困境,结构性矛盾愈演愈烈。这固然是与两国政府互动过程中的摩擦、冲突有关系,但更与两国在大国竞争中所处的位置密不可分。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寻求管控中美矛盾,尝试改善与美国的关系,但从现实来看,成效有限,两国在合作之外的竞争面向日益凸显。在此形势下,中国不能不保持清醒,在继续争取改善对美关系、防止脱钩的同时消除不切实际的幻想。

今年4月,中国知名国际关系专家王缉思表示:“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的共识是,用攻击中国来团结美国,美国国会和行政部门对华立场也一致。同样的,中国也因为美国这个外在威胁而团结起来。”他认为,中美关系恶化的症结在于各自的国内政治问题,再多的对话都难推动两国关系改善,中国也已不对改善中美关系抱任何期望。当然,不抱任何期望绝不代表不作为,在可能的范围内,防止中美关系继续恶化,尽量争取必要的合作,扩大共同利益,依旧是中国的务实选择。

第二,两国的民间关系往往比政府之间的关系更为基础。当中美博弈将趋于长期化,两国政府之间的关系短期内难有较大改善时,促进中美两国人民的交流,让民间保持彼此友好的关系,将是从根本上防止两国关系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必要举措。

不论什么社会,人心才是决定政治行为的终极力量。政府的行为能够影响一时,不负责任的政客能从对抗中浑水摸鱼,但从长期来看,人心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因素。当一个国家的民间对另外一个国家充满好感,蓄意对抗的政府行为将难以长久。当下中国致力于促进中美民间互动,认为“中美关系的基础在民间,力量源泉在人民友好”,正是意识到当两国政府关系陷入困境时,两国民间的良性互动是更为重要的努力方向。不过,在中美民间互动时,值得警惕的风险是两国民间大量充斥的莫须有的对立、狭隘民族主义情绪、民粹偏见。可以期待的是,如果中国能通过行之有效的施政,让中美民间保持良性互动,改善两国人民对彼此的印象,那么势必能凝聚起得道多助的力量,从而确保两国关系的大船不会倾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