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手大脚到生存狂:那些被经济下行冲击的年轻人

撰文: 应濯
出版:更新:

最近,腾讯新闻旗下的谷雨实验室刊发了一篇文章《几年时间,可以让大手大脚的年轻人变成生存狂》,讲述了两个普通年轻人的故事。这两个年轻人是一对夫妻,他们出身农村,普通大学毕业,学的是新闻专业,起初从事媒体工作,赶上自媒体发展的黄金时代,对未来充满希望,有钱有闲,敢于对“996”说不,但短短数年之后,经历疫情和经济下行的叠加冲击,工作陷入困境,生活被窘迫和焦虑包围,不得已开始精打细算,整日省吃俭用,拼命抓紧自己曾厌恶的“996”机会。

这两个年轻人的故事让人唏嘘。作为90后的他们,在大学期间胸怀梦想,充满激情,自信张扬,敢于针砭时弊。那时的他们在自媒体领域小有所成,几乎每隔两三个月就会去周边城市旅游,从没认真计算过开销。大学毕业时他们初生牛犊不怕虎,可惜好景不长,媒体行业江河日下,在疫情和经济下行的冲击下,他们被生活压力磨平棱角,一个陷入失业状态,能找到的工作一份比一份差,另一个拼命适应公司的加班和应酬,竭尽全力抓住最后一根稻草。他们被迫省吃俭用,连结婚都是“不耗半点心力财力”,婚宴“没有父母双亲到场,没有酒席,没有司仪,没有婚纱,与普通的周末聚餐无异”,没有钻戒和婚纱照,唯恐生活被击穿。

近年来,在就业压力下,送外卖的年轻人越来越多。(Reuters)

这两个年轻人是农村大学生的命运缩影。他们出身于中下阶层,来自家庭的帮助十分有限。他们上学往往寄托一个农村家庭对未来的期望:读书改变命运。但随着阶层日益固化,向上流动的通道正在收窄,农村大学生改变命运越来越难。在经济上行周期,他们尚可凭借社会上大把的机会一展身手,甚至敢于拒绝“996”。但在经济下行周期,经历现实的“毒打”之后,他们为了生存,慢慢变成昔日自己所讨厌的样子。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吕德文在《农村青年画像》一文中分析过农村大学生的尴尬处境,“面临在城市立足难和家庭期望压力下难以返乡的‘两难’”,“有强烈的摆脱社会下层的动力,但又难有向上流动的机会”。近年来疫情和经济下行的叠加冲击更是让许多农村大学生陷入生存困境。

在当下内地社会,相当数量的年轻人正在经受他们人生中第一次经济下行的冲击。自改革开放以来,内地经济曾创造持续多年的快速增长奇迹,虽然中间多次遇到困难,比如90年代的三角债、通货膨胀、东亚金融危机和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但都很快走出困境,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这一方面让内地崛起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数亿中国人告别贫困,过上充裕、便利的现代生活,另一方面让改革开放之后出生的年轻人自小亲身见证国家经济的崛起,天然对于国家发展有一种深刻体认。但近年来,相当数量的年轻人自出生以来第一次感受经济下行的寒意,要么失业,被公司辞退或找不到工作,要么收入急剧下降,再无读书期间那份闯劲和激情。

年轻人是一个社会的希望所在,年轻人的闯劲、激情和梦想往往是一个社会前进的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内地经济的崛起,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拼搏。近年来,在经济下行和阶层固化的双重影响下,许多年轻人变得心情低落,心灰意冷,对未来只剩下幻想。这样下去,既妨碍年轻人自身的成长,又不利于国家发展。对于当下内地社会来说,正视年轻人的困境,通过结构性改革来拓宽阶层流动渠道,通过全力拼经济来创造更多机会,重新点燃年轻人的激情和梦想,已成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