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专访|开发建设非一日之功 霍启文:愿延续爷爷霍英东的南沙梦
南沙位于广州市最南端、珠江出海口西岸,是连接珠江口岸城市群和港澳地区的重要枢纽性节点,规划总面积803平方千米。
在过去,南沙是广州边缘外的一片滩涂,被当时的老广州人戏称为“广州的西伯利亚”。时至今日,南沙已成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点、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区。而它的开发和发展,离不开霍英东早年的投资建设。
8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和珠三角经济腾飞,霍英东愈来愈看中南沙作为“珠江以西城市与香港及海外联系的理想枢纽”的特殊价值。此后的几十年里,霍英东先生为开发建设南沙倾尽心血,直到今天,他的“南沙梦”依然激励着霍家后代。
在南沙人心中,没有霍英东就没有现在的南沙。当年,霍英东梦想将22平方公里的南沙湾打造成“滨海新城”,时人称“小南沙”,正是他早年擘画了“南沙梦”的图景,并打下坚实基础,如今的“小南沙”也在构建“大南沙”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为延续爷爷的“南沙梦”,霍英东集团副总裁、香港广州青年总会主席霍启文先生,近年已将工作重心放在南沙。霍启文提到,希望南沙湾未来与香港密切合作,从多个方面来推动发展南沙,例如解决港人在南沙的医疗养老问题;为港澳青少年来内地发展提供平台等。
改革开放以来,霍英东积极推动香港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被港人誉为“与内地沟通的桥梁”。他认为要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首先要改变当地河网纵横交通不便的状况,全力推动路桥建设,并先后投资或捐赠了番禺大石大桥、洛溪大桥、沙湾大桥和广珠公路上的4座大桥等多个重大项目,不仅打通中山向东、广州向南的交通,更带动了珠三角经济快速发展。
霍英东又建议采用“以路养路,以桥养桥”的政策,也为解决当时路桥建设资金困难找到了突破口。90年代后,广东省透过这个概念,兴建逾1000多条公路和大桥。这个大胆建议,大大推动了中国早期的基础建设及经济发展,令中国桥梁建设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
1987年,霍英东提出开发建设南沙的设想,并成立“霍英东基金会”,注资兴建虎门渡口。霍启文在地图上指出,爷爷认为兴建虎门渡口,是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霍启文提到,爷爷喜欢研究世界地图及全球的国际一线城市,认为南沙与纽约的地理位置相似,但广州中心城区距离珠江出海口有一段距离,广州若要媲美国际一线城市纽约,必须拥有深水港,而在南沙发展航运深水港,就可以弥补广州的不足。此外,兴建虎门渡口除了能联通整个珠三角的交通情况,也能通过南沙发展助推动珠三角经济。
霍启文说,“寻找珠江三角洲东西南北的结合点,并能连接港澳,南沙无疑是最佳位置。这个是爷爷当时发展南沙的初衷”。
南沙、前海、横琴发展大不同?
南沙、前海、横琴作为粤港澳合作的三大平台,但三地的发展方向各具特色。前海强调“深港合作”,横琴主打“粤港合作”,南沙则要求“协同港澳、面向世界”。《南沙方案》提出,“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强化粤港澳科技联合创新。打造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国际化高端人才集聚”。
霍启文认为,“这一定位意味着南沙将高度重视科技创新,集聚各类创新资源。”
得益于优越的创新环境,2022年,40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在南沙集聚;南砂晶圆、芯聚能等半导体项目投产,南沙实现国内首个宽禁带半导体全产业链布局;还有中科宇航落户南沙,建成投产中国首个全产业链商业航太产业化基地。
起初,南沙的面积只有9平方公里,后来拓展至50平方公里,到现时已超过800平方公里。南沙总面积是前海的6倍,横琴的7倍。与前海、横琴相比,南沙发展空间广阔。
霍启文认为,前海著眼香港,横琴侧重澳门,南沙、前海、横琴共同推动粤港澳合作向纵深推进。较为不同的是,前海、横琴的产业政策集中在金融等方面,成效较为明显,南沙则将产业分散在不同区域,“别人会误以为南沙落后”,但其实南沙面积大、产业发展方向比较多,例如有丰田汽车厂、中船基地等等。
《南沙方案》发布后,南沙高质量落实重大财税支持政策,落实重大资金、要素等支持政策。2022年南沙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52.58亿元、同比增长4.2%,增速居全市首位;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1200亿元,规上工业产值超3800亿元。包括人口也不断在增长。霍启文提到,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南沙能实现这种发展还是很不错的”。
南沙原本属于番禺区,直至2005年升格为广州市辖南沙区,国务院在2012年批准南沙新区为国家级新区,2015年南沙新区设立自贸试验区,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将南沙定位为粤港澳合作发展三大重大平台之一。由于南沙基础薄弱,至今仍在发展中。霍启文提出,“在《南沙方案》的支持下,我相信南沙未来发展潜力无限。我也更希望自己能够延续爷爷霍英东先生的‘南沙梦’,为南沙发展贡献力量”。
南沙成功与否,看你怎么定义。我的目标就是为了整个南沙跟大湾区的发展。
南沙发展现状
为了让南沙能够跟得上珠三角的发展节奏,30多年来,霍英东集团在南沙建大桥,修葺公路,完善基础设施,打造高档酒店、旅游观光点,发展科技研究机构。至今,霍英东集团已开发了8500亩土地,建成多个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包括南沙会展中心、南沙科学馆、英东中学、南沙客运港、南沙游艇会、南沙资讯科技园、天后宫、蒲州花园、南沙大酒店、珠三角世贸大厦、香港中华总商会等,这些项目也为今天南沙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南沙开发初期,霍英东就提出先搞规划,再搞开发。由于当地缺乏产业,霍英东便认为要往科技方面发展,并参考台湾新竹产业园区,希望通过南沙的成本优势,将香港的科研成果带到当地转化,更捐资8亿港币支持香港科技大学在南沙设立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
研究院致力于粤港深度合作下的应用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为南沙发展提供科技助力。目前已为30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等提供关键技术攻坚和技术优化升级服务,累计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共910余项,带动科研项目总投资超过16亿元。
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的成功落地,也让香港科技大学加深对南沙的了解。2019年,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分校落户南沙庆盛版块。值得一提的是,《南沙方案》提出,“希望将该校打造成拉动南沙创科发展的核心引擎,推动粤港澳科研机构联合组织实施一批科技创新项目,共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基础研究、应用研发及产业化的联动发展”。
霍启文认为,作为南沙第一所首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内地与香港合作的高校,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落户南沙有助于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融合,推动南沙成为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也将为粤港澳优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供沃土。
目前,南沙已经形成南沙湾、庆盛枢纽、南沙枢纽3个区块的先行启动区,累计落户港资企业达3000余家。其中,南沙湾占地约22平方公里,霍启文希望在《南沙方案》政策背景下,霍英东集团能够为服务南沙高质量发展继续贡献力量,并透露集团在未来几年有四、五个项目准备启动,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主要围绕文化、商业、旅游等方面发展。
霍启文称,珠三角乃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发展逐渐成熟,作为国家级重大战略性平台,如今南沙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投资兴业引力大增、建设项目热火朝天、科技创新动力强劲,会进一步对周边城市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下一步,集团希望承担链接香港和南沙的作用,例如在南沙更好的解决香港老百姓的医疗养老问题,并为香港青少年提供一个发展平台。
霍启文提到,爷爷早年就预知南沙开发建设非一日之功,“至少需要三代人数十年的努力。未来,我们家族成员会继续往这个方向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