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黑松露拿名牌包 深圳炫富女申请到公租房还嘲笑房奴 网民嬲爆
社交媒体从来不缺炫富的人,但最近一位高调分享自己奢华生活的女子,却没能收获预期中的羡慕目光,原因是她申请到了公租房。更让中国网民气愤的是,这位声称自己曾吃过黑松露鲍鱼饭,以及曾在餐饮方面花费高达两万元(人民币,下同)的女子,还公开嘲笑购买商品房的“房奴”群体。
本文获《联合早报》授权转载。
这一切,要从一起学校学区划分争议事件说起。据《第一财经》报道,深圳市光明区一则关于学区划分的消息,4月10日在网络上引起许多网民讨论。该区教育局发布的《光明区2023年义务教育阶段新增公办学校学区划分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及,2023年秋季招生,长圳保障房配套学校(暂定名),在保障光明区长圳保障性住房(凤凰英荟城、安居鸣鹿苑)社区住户子女需求外,剩余学位面向全区招生。
值得注意的是,距离长圳保障房配套学校更近的商品房项目——深铁瑞城并没有被划入该学校的学区中。于是,上述两个保障房专案的业主与深铁瑞城业主展开拉锯战,“租购同权”等话题受到网民热议。
公开资料显示,长圳保障房配套学校是由深圳四大高中之一的深圳中学集团办学。因此,有关房子显然不是普通的保障房,而是有“名校”的加持。
这起学区划分争议还未平息,划入该学区的公租房业主炫富的事件再次刺激民众的神经。“女子被质疑有房炫富还能申请到公租房”的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掀起了富人能享受“超常”待遇、挤占穷人福利等各种讨论。
这位炫富的张姓女子是凤凰英荟城项目的业主。根据中国多家媒体报道和互联网消息,她的配偶李姓先生为光明区公职人员,在深圳已有房产,但却还能申请到公租房。此外,她还嘲笑隔壁社区普通购房者的孩子,上不了公租房配套的学校。
深圳市住房保障署在2021年11月发布的通告显示,凤凰英荟城专案总房源9672套,其中6668套面向公共租赁住房在册轮候人配租,其余3004套将优先面向光明科学城科学家及光明区政府重点扶持的企事业单位配租,基准租金标准为每月每平方米19.62元。
深圳市住建局官网公示的选房结果显示,张姓女子以共同申请人的名义成功选取了凤凰英荟城一套71.44平方米的公共租赁住房,其获取公租房的途径与一般的公租房申请人类似,属于在册轮候人配租,而非通过特殊管道——“科学家”或“企事业单位”配租。
按照基准租金标准,上述71.44平方米的公租房月租金约1400元。在租房平台上,与凤凰英荟城同一片区但离地铁站更远的社区,同样是71平方米的住房,每月租金在4500元左右。很明显,公租房租金比商品房租金便宜不少。
不过,即使是4500元的商品房月租金,相对于张姓女子的财力似乎也只是小儿科。根据她炫耀的奢侈消费做派,她吃的是“黑松露鲍鱼饭和烤海参”,拿的是“灯光下还带著点闪”、价值2万多元的名牌包。此外,她还夸耀买的房子“刚交了钥匙,(面积)近100平”,自驾出外旅行一个多月的“油费8000多元、过路费6000多、餐饮21000元左右”。
网民翻出张姓女子的微博和炫富的文章:
公租房的全称叫做公共租赁住房。作为住房保障体系的一部分,要住上公租房还得符合一定条件。
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保障司司长曹金彪曾在2021年7月介绍,其主要面向的物件是城镇住房、收入困难家庭。所以,租公租房有双门槛,即收入低、住房条件差,具体的范围条件如收入线水准等是由市县人民政府规定。
人民网的评论文章指出,如果张姓女子说的内容属实,“公租房的两道门槛无一例外有失守的嫌疑——低收入显然不足以支撑起奢华生活,刚拿到手的新房也是对“住房条件差”的直接否定”。
由于收入低和住房条件差是相对概念,收入要多低、住房条件要多差,才合乎入住公租房的要求,就由各级政府去确立。
在这背景下,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工作人员在回应上述事件时称,申请此类住房的条件包括年龄、社保、住房情况等,“但不核查申请人的家庭收入”。换言之,即使另一半年收入过百万元,同样可以申请公租房。所以,按照上述政策,张姓女子是符合申请条件的。
深圳官方也间接证实了此事。一位未具名的深圳市住房保障署相关负责人向微信公号“深圳发布”说,按深圳市现行政策,公租房保障对象分两类,第一类是低保家庭(含低保边缘家庭),申请条件是深户、无房、在深缴纳社保,同时须审核家庭收入财产,审核通过后予以“应保尽保”;第二类是非低保类普通家庭,申请条件是深户、无房、在深缴纳社保,须轮候申请。张姓女子属于第二类家庭。
另一方面,当局也澄清张姓女子的丈夫是当地公职人员的传言,称其为某民营设计公司员工,而张姓女子为自由职业者,“其家庭在深圳市没有自有住房”。一言以蔽之,就是张姓女子并没有通过不当途径申请到公租房。
网民指出张姓女子住在100平方米的房子、心情不好买2万的包,竟可以申请到公租房:
然而,在更多人眼里看来,合法不意味著合理。要知道,作为一项惠民保障政策,公租房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说明住房困难的群众解决居住条件问题。以张姓女子炫耀的经济实力来说,她肯定住得起商品房,对于那些真正需要的人而言,她这么做无疑是在抢占公租房资源,更是在破坏社会公平。
更何况,“炫富女”入住的公租房还获名校加持,有钱人住公租房上名校等社会不公的印象形成后,自然引起舆论不满。难怪有网民愤愤不平,想起底“炫富女”和丈夫的背景。
九派新闻微信公号就此发文指出:“住房保障是为住房困难家庭或困难单身居民服务的,如果一个人的家庭条件支撑其住房需求,那此类住房名额是否应该分配给更需要的人?”
杭州、武汉对公租房设置收入门槛
实际上,中国有一些城市对公租房申请设置了收入门槛。以杭州举例,申请公租房需要对申请人进行经济状况核对,开展住房、收入及财产等基本情况核对、覆核的活动。同时进行经济状况核对的还有重庆,武汉等。
武汉明确要求申请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符合规定标准:家庭上年度人均月收入低于3000元,单身居民低于3500元。
总的来说,上述事件能在网上掀起热议,主要还是因为戳中了大众对租房难的痛点。要知道,在张姓女子申请到公租房的背后,是数十万人、甚至数百万人的苦苦等待。以深圳为例,截至今年4月,正在排队轮候公租房的人群超过40万。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反映出当地公租房供不应求的问题。
公租房的“公”字说明它自带公益性质。如何公正地分配房子,避免引发社会不公不义的负面观感尤为重要,给申请者或家庭设置收入门槛是较为科学的方式之一。
如果持续让一部人,尤其是高收入群体钻了政策的空子,就背离了公租房设立的初衷,这无疑会给政府的公信力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