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主两岸政治对话 连战的和平药方还差了“统一”这一味?

撰文: 张钧凯
出版:更新:

正当台湾蓝绿政党为2024年大选筹备两岸论述之际,久未在媒体现身的台湾前副总统连战近期出版《连战回忆录》上下两册。出版方宣传重点放在了将近20年前的“三·一九枪击案”,以及2005年连战以国民党主席身份率团访陆、实现“胡连会”,以及在北京大学公开演讲等两岸和平“破冰之旅”,台湾传媒亦依循以上线索对新书进行报道。

放在两岸于今兵凶战危的氛围来看,贯穿连战新书的两岸“和平发展”主轴,确实弥足珍贵。却也不禁令人感叹一个时代的逝去,两岸错过的契机已难回头。

台湾政坛最后一位中国人?

连战家族背景令其成为一位独特的政治人物,既熟稔中国历史文化,又对家族世居的台湾充满感情。故而通读全书,不难发现高龄86岁的连战,在台湾“去中”、“反中”大行其道的今天,仍处处坚守“中国人”的认同与立场,也能看到他深信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作为两岸不可或缺的底蕴桥梁。

书末附有连战精彩演讲稿七篇,可以看到他无论在大陆、香港或美国的场合,发言往往从近代中国的苦难历史谈起,进而结合台湾特殊的殖民地史经验,形成其一以贯之的史观。此一着重民族历史的特色,在今日台湾蓝绿政要之中可说宛若“稀有动物”。

2005年4月29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的大陆访问团全体成员。这是胡锦涛与连战伸手相握。(资料图片)

特别是那位曾自称“我是中国人,因为我读中国书长大,我受的是中国式教育”的蔡英文,于今只因来自大陆的螺蛳粉产品包装印有“你是中国人,我也是中国人”这样的“土味情话”,便以“统战”之由宣告查禁下架。更突显了台湾的“中国人”认同经李登辉时代以来一路的政治改造,不仅重构了台湾的历史记忆,同时也注定了台湾被政治力量带向与大陆恶意对抗的漩涡之中,至今难以自拔。

中国现代化道路竞逐的余韵

另一方面,连战的出生、成长与求学背景,还能看到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为了救亡图存而开启现代化道路竞逐的余韵,也是两岸在1949年之后走上两条分殊现代化道路的缩影。连战以《中国共产主义对实用主义之批评》论文,取得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从中国共产党对胡适等人的批判,来探讨“自由主义在中国所走的坎坷路”。

2005年连战在北京大学那场“空前”演说,他同样诉诸于北京大学与台湾大学之间在历史上的“自由主义”思想传承,在斯时的两岸环境下赢得了无数掌声。回过头来看这段历程,在今日两岸的政治思潮之中莫不显得“怀旧”与“复古”,尤其是台湾深受美式资本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灌输和洗礼,更是自我限缩话语,从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之中退却而出,在当前全球秩序重组激荡的过程中,难以适应彼岸经由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交织而出的“中国式现代化”何以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

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2014年2月19日获颁北京大学名誉教授,他在致词时提到自己的母亲赵兰坤也是北大校友。连战说,北大是“妈妈的学校”,也是“母校”。(资料图片)

两岸已逝去的二轨对话机制

除此之外,《连战回忆录》也折射了两岸和平发展的“黄金时代”,或将一去不复返的现实。眼前台海情势风急浪高,台湾不少人怀念起马英九执政八年与大陆共同走出的“和平发展”时期。要知道,“和平发展”不只是主政者的主观愿望,还得靠天时地利人和等客观条件。

连战经历2000年与2004年两次总统大选失利,在卸任国民党主席前破冰访陆,先后与胡锦涛、习近平等大陆领导人多次会晤深谈,并开创了“国共论坛”如此两岸政治接触的新模式,同样为马英九上台后的两岸关系突破奠下客观基础。马时代两岸之间官方和党际形成的“二轨对话”机制,在今天两岸政治冰封且对立之际看来,亦显得难能可贵。

和平发展能治标也能治本?

《连战回忆录》的最终章是连战对两岸关系未来的寄望,他以一位“两岸和平”老兵的自居,提出“两岸应该推动政治对话追求最终和平”。连战批评了美国强权对两岸事务的介入,以及蔡英文执政下台湾民主自由的倒退,令台海滑向英媒《经济学人》所称的“世界最危险区域”。

2018年7月13日,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率领的台湾各界人士参访团。(新华社)

连战从而开了一帖药方,主张两岸不可能停留在马英九时期的“先经后政”、“先易后难”,由于“任何一样事都有政治的影子在,政治是避不开的”,因此力主两岸应以中华文化为纽带,透过高层次议题的政治对话与协商寻求共识,签订“两岸和平协定”──体现“中国人帮中国人”,让世人看到一个没有炮声的台湾海峡。

眼前在中美博弈下的台海危机一触即发,确实令诸多有识之士感到忧心忡忡。事实上,就现下形势而言,“给和平一个机会”已成了两岸政治关系发展的最低标准,确保和平应是两岸各方戮力以致的目标。但显然“和平”已不足以涵盖和描绘两岸乃至于中美关系的未来复杂性,华府政治精英不会放弃利用“台湾牌”剑指北京、把台海推向战争边缘的机会。

而赖清德、侯友宜等台湾2024年的总统热门人选,前者虽改口“和平保台”,但仍坚守蔡英文的“不能疑美”与两岸“互不隶属”论;而后者则还在蓝营传统政治人物的“中华民国”心结打转,都令危局存续于老路之中,看不到走出新局的曙光。换言之,面对脚步越发靠近的台海终局,以及来自北京的统一决心与意志,连战“和平发展”和“政治对话”这帖药方,或能“治标”,但距离“治本”恐怕还差了一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