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为中国走出疫情发出最强音

撰文: 邓峰
出版:更新:

笔者曾写过,历史不会忘记,三年前新冠肺炎疫情刚在武汉爆发时,是当时已经80多岁的钟南山院士,临时紧急奔赴武汉,揭开新冠大流行的真相,让中国政府和民众开始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从而在武汉乃至整个中国吹响了防疫狙击战。

那时,新冠病毒的毒性最为严重,不论是医学界还是社会、政府,普遍缺乏了解。在钟南山院士揭开真相之前,纵使已经有“发哨人”艾芬医生、“吹哨人”李文亮医生和“武汉疫情上报第一人”张继先医生发出预警,但都局限于非常小的范围。直到钟南山院士公开向中国社会和政府发出警告后,整个国家才迅速响应,紧急动员,与新冠病毒赛跑,从而让中国在新冠毒性最严重时,保护了绝大多数国民。

如今,随着新冠病毒毒性的明显减弱但传播力增强,以及疫苗的普及和治疗药物的出现,中国终于作出转变防疫策略的决定,严防死守的防疫模式成为过去。这是非常必要的转变,又是来之不易的转变。疫情持续三年,不论是严防死守造成的次生问题,还是对经济民生的冲击,都决定中国必然要转变防疫策略。但从严防死守到有序开放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过度防疫固然不对,毫无准备的突然放开同样不对,中国需要的是平稳有序,是以较低代价结束这场已经持续三年的疫情。

2021年6月3日,广州越秀区青年志愿者队伍支援荔湾区广船鹤园小区防疫和物质派送工作。(人民视觉)

正因这样,当中国决定转变防疫策略时,最关键的工作是提升老人疫苗接种率,为有基础疾病的老弱群体建立保护屏障,给他们预留宝贵的医疗资源,引导全社会科学认识病毒,消除不必要的恐慌心理。

应该看到的是,中国太大,不同地区和群体之间的认知,有时候仿佛是置身于两个截然不同的平行世界。对于疫情和病毒的认知同样如此,过去一年以来,既有许多人不再把病毒当回事,呼吁放开,更有相当比例的人依然谈病毒色变。

10月30日,郑州富士康港区内的返乡员工。(红星新闻)

为何那么多人抢购连花清瘟?为何会发生郑州富士康员工非正常离厂事件?为何农村和小城市盛行一刀切、层层加码?其中一个关键原因是,相当多的民众对于病毒的恐惧。尽管不少主张放开的人不屑于这一点,嘲讽那些害怕新冠的人,但不能不正视现实。尤其是当中国要走出疫情时,若不能消除相当比例民众的恐慌心理,那么势必容易好心办坏事,造成不必要的混乱,甚至可能引发医疗挤兑,占用本该预留给老弱人群的宝贵医疗资源。

在此形势下,钟南山院士再次亲上前线。12月9日,钟南山院士在2022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上表示,“经过不断变异,包括BA.5和BF.7在内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并不可怕,绝大部分可在7到10天完全恢复”,建议重点加强老年人及脆弱人群的免疫接种,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疫苗保护。同样在9日,钟南山院士与团队两名成员在接受采访时作出九个判断,比如,“感染奥密克戎后,99%都不是重症”,“不要觉得得了新冠就很害怕,更不应该歧视感染者”,新冠毒力大概率会减弱,“没有人说一定会减弱,但我们要遵循最普遍规律去思考问题和决策”,后遗症更多是一种主观感受,预计明年上半年能恢复到疫情前生活状态。

2020年1月30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赴中国疾控中心考察疫情防控科研攻关情况,听取专家和医务人员对疫情防控工作的意见建议。这是李克强在座谈会后,同钟南山院士交谈。(新华社)

可以说,钟南山院士的发声,让相当数量的民众放下了心,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他们的恐慌心理。钟南山院士因在抗击非典疫情、新冠疫情过程中的重大贡献,在许多民众心中享有难以比拟的威望。由他出来发声,所能起到的积极作用自然更大。

其实,早在今年4月,钟南山院士便曾和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关伟杰联合发表文章,埋下了中国今日走出疫情的伏笔。那是八个月前,钟南山院士在文章中表示:“中国需要重新开放,以使社会经济发展正常化并适应全球重新开放。长远来看,长期的动态清零是不可能实现的。”他们当时为中国重新开放提出五点建议,包括“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疫苗接种是实现群体免疫的关键”,“异源加强针疫苗都可以显着增强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保护”,“加快靶向药物和有效中和抗体药物的研发,将有助于降低新冠肺炎感染者发展为危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应鼓励国际合作”,“在社区环境中,应优先考虑快速抗原试剂盒检测”。

现在来看,钟南山院士在八个月前的建议,终于获得回响。与病毒搏斗三年的中国,重新对世界开放,恢复正常生活,是大势所趋,怎么在此过程中,尽可能降低接下来感染人数暴增带来的风险,减少民众恐慌心理,保护脆弱人群,是当务之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三年前揭开新冠大流行真相的钟南山院士,日前密集发声稳定人心,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发出结束疫情的最强音,为三年疫情划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