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逝世|英文背诵葛底斯堡演说 和平化解八六学潮
中共前总书记、中国前国家主席、前军委主席江泽民于北京时间2022年11月30日逝世,享年96岁。
中国官方讣告对他给出了极高评价,褒奖他是“我党我军我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杰出领导者”,认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十三年我们党和国家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江泽民同志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雄才大略、关键作用、高超政治领导艺术是分不开的”。
江泽民作为中共第三代最高领导人,曾于1989年至2002年担任中共总书记,是继毛泽东、邓小平之后,对中国影响最大的领导人之一。他不仅保证了政治强人邓小平之后中国政治大局的稳定,而且继承并成功推行了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保证了中国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的高速发展。
1926年,出生于中国江苏省扬州市的江泽民,具有红二代的身份,他是中共地下党员江上青的侄子,江上青牺牲后江泽民被过继给前者。1985年,在中共元老汪道涵的举荐下,江泽民当选为上海市市长,之后推行了大刀阔斧的经济改革。从此,江泽民的仕途扶摇直上。
1986年,中国多地发生了学生运动,称为“八六学潮”。江泽民主政的上海也被这股学潮席卷进来。江泽民亲自到上海交通大学发表讲话安抚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成功平息“八六学潮”。期间,当他被要求民主权利的学生问及是否知道“民有、民治、民享”时,他当即说出其出自美国总统林肯(Abraham Lincoln)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并当众用英文背诵下来。之后,江泽民受到中共高层认可,1987年,江泽民便被擢升为上海市委书记,并在中共十三大上当选中共政治局委员,进入中共权力核心。
在1989年,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纷纷解体的形势下,中国爆发“六四”事件。期间,时任中共总书记赵紫阳被免职,而在上海期间先是成功以非暴力方式平息“八六学潮”、后来又在“六四”事件上坚定跟随中南海的江泽民被选为总书记,从而让他迎来了政治生涯的巅峰。
在其接任总书记的两年内,世界局势可以用“天崩地裂”来形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皆已改变政治颜色,各国共产党政权纷纷倒塌,社会主义国家老大哥苏联也在1991年宣告解体。刚刚经历“六四”事件的中共,不单与世界许多国家的关系面临空前紧张,而且内部政治经济举措被迫快速左转,此前推动的改革开放也陷入停滞。
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中国重启了改革开放进程。江泽民适时在中共十四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决定,跳出意识形态的争论,正式开启了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而且他与昔日在上海的同事朱镕基一起在1993年和1994年领导中国经济摆脱过热困境,实现软着陆,并于1997年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民营经济成为国家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1999年“中国威胁论”出笼,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联盟时炸毁了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使馆,一时之间,中美关系遭遇极大挑战。在这种紧急情况下,江泽民领导中国妥善地处理了中美关系,并促成了对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中美谈判协议的成功签署。
2000年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理论,在意识形态上做出重大突破,打破中共固有意识形态对“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的身份认定,将企业主、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自由职业者和个体户组成的“新的社会阶层”作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推动力之一,并将其引入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对中共进行了重要改造,从此中共成为了一个汇聚各领域精英人才的全民政党。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对经济发展有重大益处的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经济开始加速腾飞。
2002年,江泽民与胡锦涛实现权力顺利交接,虽然他曾保留了两年的军委主席职务,受到部分人士的质疑,但这次毕竟是中国第一次制度化的权力更替,是走向现代政治国家的一个成功尝试,在中共历史上也具有历史意义。随后,中共的权力交接制度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从1989年到2002年的江泽民任内,中国正处于剧烈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过程,涉及规模空前的利益调整和权力分配,但中国没有按照西方提出、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试验失败的“休克疗法”,而是采取稳定有序的渐进改革,故才成功避免了东欧、苏联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巨变,保持了政治的延续和社会的稳定,总结出一条正确和辩证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等三者关系的中国崛起路径。正是因为中国的政治稳定和优先发展经济,才使中国成为屈指可数的转型成功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在此过程中,作为最高领导人的江泽民功不可没。
尽管这个时期伴随着剧烈的体制转型和经济腾飞,腐败问题开始突出,经济发展中有诸多的不公平,社会矛盾有所凸显,但历史地看,这更多是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需要通过发展来解决,中国在这个时期的巨大成就还是更为主要和基本的面相。总之,在近现代命运坎坷的中国,江泽民在政治强人邓小平逝世后成功保持了政治稳定和权力和平有序更替,扭转了“六四”事件后中国内外交困的局面,有效缓和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成功地推进了改革开放,为今天中国的历史性成绩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