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西宁等地疫情爆发 二十大后中国疫情防控应有更多科学讨论
引人瞩目的二十大刚刚结束,郑州、西宁以及新疆等一些城市的疫情状况又开始出现反弹迹象,尤其和西宁与郑州,虽然没有公开宣布,但是基本上算是采用了全域静默的管理方式,其它有些城市部分区域也采取了静默管理。
不过和之前武汉、西安、上海等地封城以及深圳、吉林、北京等在疫情局部爆发期间采取管控措施后引发的媒体关注与讨论相比,这一波郑州和西宁等地的疫情虽然在所在地被政府和民众视为头等大事,但是从整体舆论反映和在如何科学应对探讨层面引发的关注却相当稀缺,至少没有之前那么热烈。
为甚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因为现在正处于政治高峰周期,社会对与与二十大有关的政治新闻等相关议题的关注会更普遍一些;二是经过过去几年疫情的局部爆发于反复折腾,除非再发生大规模爆发和超出社会可承受边界的热点新闻,社会现在对疫情及相关防空措施已经在舆论与心理上产生了某种程度的“免疫效应”。
另外还有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心理与管控原因,因为现在的大众舆论与防控形势,在自知无力改变的情况下,很多人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为避免遭受网络暴力或其它不必要的麻烦,已经不愿意就疫情与如何科学防控公开发声了。
如果只是因为前两个原因其实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舆论有其传播规律,互联网时代的热点事件本来就有生命力短、转移快的特点,在社会已经经过疫情三年洗礼和几个大城市、特大城市的反复封城清零之后,这一波疫情好像确实没之前那么严重,社会关注度相对较少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是第三个原因,就有点令人担忧了。
疫情与如何防控是与全社会每个人都密切相关的事情,所有人都无法置外,全社会理应为此付出关注并就接下来应该怎么防控进行充分讨论,受疫情防控影响被封控的民众更需要舆论关怀与帮助。尤其是在今年的头等大事过了之后,面对全球绝大多数国家都已经放开的现实,中国内地作为唯一一个仍在对病毒严防死守的“孤勇者”,接下来应该如何办,确实是一个需要通盘考虑的重大问题。
特别是相关流行病防空领域的专家,更应该结合新流行病毒的特点与国际社会的真实疫情形势,从国家的具体情况出发,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根据流行病防控的科学规律,提出自己的看法建议供国家决策与社会讨论。
内地很多人其实都认识到,一方面,病毒和原来已经不可同日而语,绝大部分感染者表现出来的都是轻微症状态,多数是无症状感染者者,全社会为防住病毒付出了极高社会经济与自如成本,整体社会经济运行与普通大众的生活深受影响,有不少已经超出了社会可承受边界底线,中国社会终究要面对与病毒日常相处那一天。
另一方面,和普通流感病毒相比,新冠病毒的毒性毕竟要稍强一些,虽然绝大多数表现为轻症或无症状感染者,根本不需要治疗,但是因为中国人口基数大,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如果放开,会不会在一段时间内产生医疗挤兑问题,大量还未接种疫苗、有基础病的老年人会不会出现一定比例超出社会可承受能力的死亡,也是一个不得不认真考虑的问题。
所以在继续坚持中央政府的动态清零政策要求下,接下来内地根据疫情形势发展应该怎么做,怎么解开社会面存在的困惑,在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民生之间取得最佳动态平衡,需要全社会一起来想办法。尤其是疾控专家与有社会影响力的媒体、自媒体,更要多提看法建议,群策群力,争取早日找到更好的应对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