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加州枪击案︱1死5伤的悲剧 不该成为另一场仇恨动员的起点
美国南加州“尔湾台湾基督长老教会”于5月15日发生酿成一死五伤的枪击案,震惊各界。当众人为死者哀悼、为伤者祈福时,台湾内部的焦点很快地聚集到嫌疑人周文伟的身上,从他的出生与政治立场寻找各种蛛丝马迹,引向了另一场源自于身份认同的论战,背后能够看到台海局势高度对立之下的情绪投射。
当前台湾互联网舆论的风向,在香港也得到了“共振”。香港时事评论者陶杰认为,此事背景并不单纯,周嫌“为‘武力统一台湾’在美国加州开了爱国的第一枪”。而出身于香港的学者沈旭晖,则在脸书(Facebook)发文评论,指这宗加州“老红统”枪击案背景并不简单,“这是非常、非常恐怖的政治仇杀,足以影响和华裔有关的国际秩序。”
从“中国移民”到“台湾出生”
这场枪击案消息传到台湾之初,在性质上转变为政治认同对立已不可避免。起先台湾多家主要媒体都在标题上称周文伟为“中国移民”,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认知,则是由于美国当地警长巴恩斯(Darn Barnes)等人在记者会上的说法,指周是来自于中国的移民(Chou as an immigrant from China),并根据在其车内发现的字条,研判周不认同“台湾是独立于中国的国家”且“对中国和台湾之间的政治紧张局势不满”,从而怀疑此案件为“出于政治动机的仇恨事件”,并朝此方向进行调查。美联社记者的推特(Twitter)发文与相关报道,亦引述了以上的初判,并成为台湾媒体的援引根据。
当天相关报道发出后,台湾网上情绪已按捺不住。一方面为救人牺牲的台裔医师郑达志感到不舍,同时又悲愤于“中国移民”枪杀了“台湾人”,对于“中国人”的气愤情绪正在酝酿。
不过台湾官方驻洛杉矶办事处很快做出调查,确认周文伟其实于1953年出生在台湾,且应该是在台湾当完预官才出国。至于美方原来“误认”周出生于中国大陆,驻洛杉矶办事处也对此进行还原,由于早年台湾人持有护照的出生地,系以英文写为“Republic of China”,再加上当时申请到美国移民官方文件的出生地多写“中国”(China),而周可能在申请美国护照的文件上亦写“中国”为出生地,从而让美方有此认定。除此之外,亦有人查出周文伟是台中一中32届毕业生。
倡“清查统派”与“立法管制”
经由台湾驻美办事处的澄清,“中国人杀台湾人”的说法已不成立,互联网风向迅速转移到“外省二代杀台湾人”的论调。此时林静仪等民进党立委,以及亲绿的互联网平台,纷纷转发周文伟曾经参加拉斯维加斯“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的活动照片,周在照片中展示支持韩国瑜的标语,上面还写有“迅猛灭独妖”等字句;另有消息指周曾经担任拉斯维加斯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的理事。
蔓延中的情绪便在这个转折点爆发出来,焦点几乎集中到了周“深蓝”/“红统”的“反台独”的立场,以及“和统会”的组织上面。有看法特别强调了“和统会”是中共外围统战组织,并指周是“滞台留美中国移民”成为了中共统战组织干部。
尽管拉斯维加斯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顾雅文接受香港中评社记者访问时,强烈谴责周的极端违法行为,并表示周是该会2019年4月成立时“不请自到”的,与他谈话后觉得其思想太偏激便保持了距离,而周亦于当年下半年后未再参加该会活动。但台湾互联网舆论已进一步发酵上纲,指该事件“就是想侵略台湾的中国人再次对台湾人发动种族灭绝的屠杀行动”,还有在美的台湾学者撰文认定“支持中共(尤其支持中共的各种论述与宣传),就是助长仇恨犯罪”,也出现了“韩粉杀人”以及“出生台湾的中国人不算台湾人”等说法。
民进党立委林静仪认为,这宗枪击案“是意识形态成为种族屠杀的理由”,并主张台湾“必须正视具中国统战背景的仇恨言论和组织”。民进党立委罗致政则以台湾统派人士“斩首”八田与一铜像为例,指台湾需要严格检视相关立法,希望草拟仇恨罪的罚责。此外,台湾基督长老教会总会与台湾教授协会于5月18日上午召开记者会,忧心该事件出现模仿效应,故呼吁台湾政府“清查统派团体”,并加速立法,“用法律管治极端团体、中共代理人危害台湾”。
“化解仇恨”抑或“动员仇恨”
事态延烧至今,可以看到台湾政治人物与部分舆论,将这宗枪击案背后涉及的统独矛盾,进一步移情为“中共武统台湾”的一种“预演”,从而号召起而反抗。也可以看到在各方论述变化的过程中,“中国人”、“外省人”、“统派”、“国民党”、“韩粉”等等身份政治延伸出来的各种“标签”,也开始在台湾内部发作,根据不同的政治意见和认同立场划分敌我、非此即彼,并以此判断是否“有资格”当“台湾人”。
一个拥有57万人追踪的脸书专页论及犯案人背景时如此评述:“满口塔绿班的恐怖分子,韩粉一不爽就会枪杀人,想要统一的都是恐怖分子,外省人都是犯罪预备军,统促党就是恐怖分子,KMT (国民党)也半斤八两”。无论这段话是否在反讽,依旧透露了当前台湾互联网舆论场千夫所指的声讨对象。
就此态势而言,枪击案本身的真相,凶嫌真实的作案动机,以及隐藏于其后的两岸复杂历史纠葛、在美“台侨”的认同矛盾,甚至是台湾社会内部被政党政治激化出来的对立,这些需要谨慎看待的脉络,很有可能又将被“抗中保台”的集体氛围给收拢进去。
台湾政治大学法律学系副教授廖元豪在脸书上分享了出版人陈颖青的看法,提问台湾社会要把这场枪击案“视为悲剧,避免再发生”,还是要“视为机会,可以好好在台湾清除异己呢?”曾三度派驻美国的台湾前外交官介文汲也回忆,指“职业外交官对统派独派的侨社都是中立的,他们蓝绿之间是互不往来,对议题有不同的意见,常常跟他们说,大家都是为了台湾好,台湾的政治让人民可以表达意见,所以应该包容不同的意见”,他并呼吁政治人物不要利用这个悲剧也不要挑动。
开枪杀人当然是一件罪无可逭的恶行,也没有人会对此伤害生命的暴行辩护或开脱。然而如果这场悲剧象征着两岸关系和华人地区对立冲突的缩影,应该意味着需要投入更多的心力加以化解,而不该成为另一场仇恨动员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