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宣布台企可享RCEP优惠 蔡英文还是旧论述
由东盟(ASEAN)十国和中国大陆、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组成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自今(2022)年元旦正式生效。对于此目前全球最大的自贸区启航,被排除在外的台湾政府轻描淡写,称“影响不大”,并强调目标放在《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CPTPP)。然而,大陆国台办近日指出,在大陆台企可享RCEP成员方的关税和原产地规则优惠,恐怕对台湾产业仍带来一定的冲击。
民进党自认RCEP对台影响不大
民进党政府对于RCEP着墨不多,台经长王美花曾在2020年11月16日表示,台湾加入RCEP要遵守“九二共识”和“一国两制”,“大家可接受吗?”待RCEP上路后,台经济部办了十多场产业冲击座谈会,尽管产业界呼吁台官方应更积极参与区域经济整合,但官方仍强调RCEP降税期程长、厂商又早做新南向布局,“实际影响不大”。
事实上,王美花的态度已透露出来,民进党政府深知两岸关系不睦是台湾加入区域经济整合的主要障碍,因此透过上纲到“拒统”的政治动员来对RCEP议题避重就轻。而蔡英文政府在中美博弈一边倒向美国的路线上,也注定台湾官方只会刻意贬抑RCEP的重要性,并加大力度将宣传资源放在CPTPP和美方提出的“印太经济架构”,把经济区域一体化的理念和做法,模糊化并嫁接到“亲美抗中”的意识形态对抗框架之中,台湾民众只能在吞下莱猪、未来还可能吞下日本核食(民进党立委建议可改称“福食”)之后,仍茫然于这条赛道上、看不到终点。
▼RCEP正式生效,全球最大自贸区上线:
大陆掌握RCEP优势 对台再释利多
大陆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1月12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宣布,“在大陆的台资企业可充分享受RCEP成员方关税及原产地规则优惠,打开更广阔市场。同时,大陆各项区域发展规划、支持企业融入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及加快改革开放等各项红利叠加,将为台胞台企带来更大发展空间、提供更多发展机遇。”
朱凤莲这段发言无疑是北京对台又一次政策宣示,虽然极其简短,却意义重大。不过在台湾并引未起舆论关注,仅有陆委会回应,要台商企业在大陆投资应留意政治风险和不确定性。
台湾方面把眼光放在寻求CPTPP和“印太经济架构”,自然不会过多注意到大陆这项政策宣示的重要性,但其客观意义并不会随着民进党政府的忽略而淡化。从RCEP的经济规模来看,不仅覆盖人口最多(约22.7亿),GDP总额占全球三分之一,全球贸易额占比也达30%,最终目标是取消成员国之间90%以上的商品关税。
台湾面临东南亚与日韩双重夹击
台湾大学经济学系名誉教授林建甫曾在一场座谈会上,分析RCEP对台湾而言的重要性。他说,除了中国大陆之外,东南亚国家对台湾也很重要,因为台湾是东盟第七大外资来源,RCEP成员占台湾出口达57.6%,且台湾在资通讯、电子、生化医疗、汽车零件等方面与东盟形成很大的产业分工。RCEP透过10年至20年的降税过程实现零关税,台湾对东南亚出口反而要承担5%至10%的关税,很多台湾厂商会觉得受不了、搬移到东南亚去,造成产业空洞化,对台湾大不利。
▼台湾无法加入RCEP,民进党政府反问民众可否接受“一国两制”?
除此之外,就算台方认为台湾对RCEP成员国出口70%以上免关税,RCEP生效后,对台湾影响相当有限,但不少专家也提醒,需要特别警惕中国大陆和日本、韩国所创建的自贸关系。以日本为例,根据RCEP协定,最终86%的日本出口至中国大陆产品将实现零关税,同时中国大陆出口至日本88%的产品将享受零关税待遇,中国大陆和日本首次创建自贸关系并实现双边关税减让,包括部分水产品及蔬菜产品。陆日韩的相互降税,势必对台湾出口造成冲击,当然也影响台湾吸引外资的竞争力。
两岸搭桥又被冲垮 台湾产业西进自救
RCEP还有一个特殊之处,即“区域原产地累积规则”,将成员方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其他成员国原物料、中间财,均可视为本地的原物料、中间财,台湾在地的传统产业或将因此成为“重灾区”。如今中国大陆宣布在陆台企可享“同等优惠”,未来台湾传统产业在流失竞争力的困境下,不只可能出走东南亚,更有可能出走语言文化背景相似且利基更大的中国大陆。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曾做出估算,台湾在未能参与RCEP的前景中,2030年出口将减少80亿美元,实质所得将减少30亿美元。两岸关系是台湾走向区域经济整合的必经桥梁,如果说《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是搭桥工程,但后来受到太阳花运动等政治冲击,导致桥只搭了一半,后续的《服贸协议》与《货贸协议》等均告卡关,又在RCEP无望、CPTPP遥不可及的窘境下,中国大陆对台释出的经济利多,让台湾产业看到彼岸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空间,从大陆走向区域和全球市场。
面对新格局所带来的新挑战,蔡英文政府除了“中国威胁”的口号之外,似乎还看不到为台湾产业发展与社会出路做了什么“安身立命”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