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对经济增长持续放缓有所准备|安邦智库
2021年的中国经济将在2020年低基数基础上有较高的增长,一般市场预计经济增速在7%-8%左右,全年超过“6%及以上”的目标应该不会有问题。不过,市场机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普遍不乐观,世界银行在最新报告中预计,中国2021年经济增长8%,2022年增速降至5.1%。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出了“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评估,在安邦智库(ANBOUND)的研究人员看来,这意味着整体经济增长形势并不乐观,对于2021年第四季度以及2022年上半年的情况,国内可能要对经济增长持续下行有所准备。
就2021年四季度而言,一方面,不断爆发的本土新冠疫情尽管是局部的,但对经济活动的持续影响不能忽视。另一方面,部分房企不断出现债务违约情况,国内房地产市场急剧收缩给当季经济构成较为严重的冲击。同时,在双碳政策影响下,能源瓶颈、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以及全球供应链扭曲等情况都对经济活动产生负面影响。尽管出口火爆、工业快速恢复,但中国国内消费在疫情打击下一直都没有恢复元气。2021年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平均增速只有4.4%,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同比仅增长0.5%。投资情况同样如此,1-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2%,增速也持续向下。从最新的金融数据可以看出,12月份信贷和社会融资增长都不及预期,这些都意味着2021年四季度将出现经济增长继续向下的态势。市场预计四季度经济增速在4%以下,比三季度的4.9%的增速继续下滑。
更令人担心的是,这种增速持续下滑趋势在2022年一季度可能会继续。当然,2022年一季度经济增长还面临去年的2021年的高基数原因。因此,即使今年的经济规模保持继续扩张,经济增长数字也难以有更好的表现。除了基数原因,短期影响经济的主要因素还是疫情反复。伴随奥米克戎(Omicron)变异毒株的进入,国内新冠疫情有持续扩大趋势。西安的疫情还没有结束,河南、天津,以及深圳等地都陆续出现新的病例。在国内严格的疫情防控政策下,这意味着今年一季度的疫情影响并不轻松。面对春节这个传统的消费旺季,很多地方都提出就地过年,对于旅游、酒店、餐饮、文化等服务行业将构成进一步冲击。另外,今年一季度尽管有冬奥会在北京举行,但相应防疫措施会更严格,不仅难以带来“奥运效应”,反而会对相关地区经济活动带来更多限制,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负面因素。
自2021年第四季度开始,中国对于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开始有所松动,但摩根大通、高盛等机构都预计,在新的一年,特别是2022年一季度,中国房地产市场在预期改变的情况下,仍会保持惯性向下的趋势。我们也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在出清过程中,会继续向下“寻底”。在房地产对中国经济构成重大影响的情况下,房地产市场放缓将对新的一年带来压力。
一些市场机构预计,中国经济在2022年面临更多增长压力。瑞银的汪涛称,2022年中国经济增速的基准预测在5%以上,但悲观情形下,如果严格防疫限制政策持续更长时间,可能房地产活动下跌幅度超过预期,增速可能会降至4%。野村证券经济学家陆挺认为,在疫情防控持续的情况下,零售和服务业将再度严重受创,扣除价格因素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可能出现负增长。他表示,市场对于中国2022年一季度经济增长4.2%、全年增长5.2%的普遍预测恐怕过于乐观。因此,野村维持2022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2.9%、全年增长4.3%的预期,尤其是一二季度可能面临更多下行风险。
分季度来看,今年经济增长的趋势可能会“前低后高”。一方面,在财政支持加力的情况下,基建投资对经济的支持作用会逐渐体现出来;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在下半年期待有所改善。如果疫情在一季度能够被控制,可能使得整体经济在一季度或者二季度实现“软着陆”。但令人担心的是,如果2022年上半年不能扭转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的趋势,经济增长持续下滑,在国际环境发生变化、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后,中国经济面临的形势将更加严峻。
另外,从通胀和货币供应数据来看,中国经济的确面临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的原因。不仅新冠疫情对于消费需求增加短期内会有持续的抑制。在供应端,一些长期结构性问题仍然需要解决。一方面全球供应链扭曲带来的能源、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波动给生产企业的冲击会持续,另一方面,国内一些领域存在的供给过剩问题没有完全扭转。如果经济增长持续向下,长期问题的积累很可能带来各种风险因素的集中暴发,使得经济有“脱轨”的危险。
基于目前情况,安邦的研究人员认为,对于经济增长持续放缓的趋势应该充分重视起来。一方面,防疫政策应随着疫情变化及时调整,实现“精准调控”,缩小对经济运行带来的伤害,并推动服务领域的恢复。另一方面,在宏观政策上,需要继续加大宽松和刺激的力度,以改善整体的经济货币环境,体现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和刺激。特别是,我们一再提醒,对货币政策调整的窗口期要抓住机会。目前,中国经济面临长期结构性问题和短期需求侧问题的结合,并且还会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对经济增长而言都不容乐观。因此,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强调,宏观政策、微观政策需要发挥协同作用,避免相互掣肘,影响稳增长的大局。
最终分析结论:
从目前形势看,中国经济增长持续放缓的趋势在新的一年将会持续。这需要宏观政策抓住时机进一步调整,以及各种微观政策的配合,加大稳增长的政策支持力度,帮助经济增长在上半年实现“软着陆”,否则将面临难以预计的危险。
本文转载自安邦智库1月13日“每日金融”分析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