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巩固“一中”护栏 台湾当心对立陶宛愈爱愈难

撰文: 伍逸豪
出版:更新:

台湾一个月内在外交上先是于11月18日迎来“新欢”立陶宛设立“台湾代表处”,接著于12月10日与“旧爱”尼加拉瓜“分手”。在台湾政治界与舆论场上,前者的喜悦,几乎冲淡了后者带来的冲击,但两者背后都能看到美国的身影,以及中美在“一中”原则上的角力。

美方多次表达对于台湾和立陶宛发展“互惠关系”与“国际伙伴关系”的期望,当尼加拉瓜与台北断交、与北京复交后,美国再度表态。白宫发言人莎琪(Jen Psaki)一方面批评尼国政府让人民损失可靠的民主伙伴,另一方面则呼吁所有重视民主法治的国家,扩大与台湾的往来。

美方在外交关系上的高调“挺台”,看似拜登(Joe Biden)政府正在履行特朗普(Donald Trump)时期签署的《台北法》(Taiwan Allies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and Enhancement Initiative Act,TAIPEI Act),协助台湾巩固邦交国、支持台湾参与国际组织等。然而,从近期包括邀请台湾参加民主峰会等动作来看,美方很明显地在口头上以“一中政策”向北京“交差”,但同时又以实质作为虚化和掏空“一中”的内涵,扩大“民主阵营”的朋友圈,寻求突破北京在国际场合划设的“一中”红线。

▼台湾代表在美国民主峰会置入“两国”,发言画面被断讯:

从美国副国务卿舍曼(Wendy Sherman)天津之行,到此前拜登与习近平视像会晤,美国提出了“护栏”概念,防止中美从竞争走向冲突。究竟什么是中美的“护栏”?拜登政府透过“民主”价值观外交的招兵买马,大致已能看出美国的小心思,亦即重建一条意识形态的防线,保持与中国有竞有合的态势。与此同时,北京不只是带着制度自信开始争夺民主话语权,同时也以“一中”原则竖立起一道护栏,习近平在视像会议上以中国领导人身份对美国“以台制华”与民进党政府“倚美谋独”提出的“玩火自焚”警告,即是此底线的具体宣示。

在美国的鼓励下,立陶宛设立“台湾代表处”,意味着不只是双方“外交突破”,实则象征着以此模式去冲撞北京的“一中”护栏,如同台湾学者张麟征所分析的,美国试图令北京为“涉台外交”而疲于奔命。不过,正因为如此,北京更不可能坐视“立陶宛模式”成为一种“新常态”,防止立陶宛所开出的“一中”缺口逐渐扩大,甚至是遍地烽火。

▼立陶宛“台湾代表处”正式挂牌,波罗的海三国议员访台展现“民主团结”:

+3

可以看到,北京第一时间召回驻立陶宛大使,并要求立陶宛召回驻华大使,随后将与立陶宛的外交关系从“大使级”降到“代办级”,前一次的“降级”已是40年前应对荷兰出售潜舰给台湾;罕见的做法已说明了北京对此高度重视,以及严肃以对。一直到12月9日英媒路透社独家报道,指中国大陆已告知跨国公司,与立陶宛断绝关系,否则便要面临被陆方市场拒之门外。

中国对立陶宛采取的经济制裁,尽管引起欧盟拟推动“反胁迫工具”(Anti-Coercion Instrument)立法作为反制,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莱斯(Ned Price)也呼吁美国企业应谨慎行事,台湾外交部则发布新闻稿谴责北京“破坏国际贸易体系正常规范的不当行径”,但同时也反映出中国大陆正在以各种方式积极防堵“立陶宛模式”已经或可能蔓延出来的负面影响。

▼尼加拉瓜与北京复交,民进党高官的“愤怒”与“无惧”:

+1

事实上,台湾在立陶宛设处带来的政治效应尚未划上句点,还必须关注欧盟在此事的动向。目前除了既有的口头“民主”声援之外,欧盟显然无意为了立陶宛而与中国撕破脸,反而是立陶宛联手台湾挑衅和刺激北京之举,令欧盟其他成员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例如德国之声中文网特别翻译刊发《南德意志报》的评论,内容批评立陶宛“一意孤行”,指欧盟不应放任立陶宛出于讨好拜登的目的来做决策,从而绑架了欧盟的对华政策。欧盟在价值观上与中国大陆针锋相对并不足为奇,但在中美大国博弈的态势下,其他欧洲国家恐不乐见类似立陶宛对美国“一面倒”的选边站做法,例如未跟进“五眼联盟”宣布抵制北京冬奥,便是一个风向指标。

除此之外,立陶宛内部的情势也还有变数。近期传出立陶宛出于自身利益考量,未配合美国执行对白俄罗斯钾肥运输制裁,据美媒彭博社报道,立陶宛外交部长蓝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为此已于12月10日提出辞呈。无论是与台湾发展关系,抑或是不配合美方实施制裁,立陶宛的自利倾向都是放在首位,是否真与美国和台湾“坚若磐石”,都令人打上一个问号。

立陶宛允许台湾设立“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为表达强烈不满和严正抗议,中国外交部于11月21日发表声明,决定将中立两国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中国驻立陶宛共和国代办处官网)

可以预见,北京在国际上对“一中”问题设防与斗争的脚步非但不会停歇,而且将会越发用力,选在民主峰会期间与尼加拉瓜复交,只是对美国和民进党政府放出警讯的起手式。台湾应该注意到,与尼加拉瓜断交相比,立陶宛事件所带来的政治后座力并未消停,北京会以更大的力道抛出更多的工具去夯实“一中”护栏。如果哪一天,立陶宛的“台湾代表处”被要求更名为“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也不是全无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