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卖产救亡恐触发市场“人踩人” 北京暂无意施救下出路何在?

撰文: 穆尧
出版:更新:

9月15日,中国官方首次回应中国房地产巨头恒大债务违约问题。当天,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出席记者会,解读8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当时,他被问及恒大债务违约一事。
付凌晖回应,“一些大型房地产企业现在运营过程中面临了一些困难,对于整个行业发展的影响还需要观察。从整个房地产行业运行来看,未来随着国家坚持房住不炒的原则,持续稳定价格预期,运行整体上保持平稳态势。”

含义很清晰:中央暂时还没有“下场”救援恒大的计划,“影响还需要观察”。

在北京方面看来,全国房地产整体运转平稳,这符合预期,而恒大危机仍然是属于自身的问题,中央不会轻易为之“埋单”;从恒大方面看来看,中央既然暂时采取观望态度,表明恒大并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而实际情形是它已经被折腾得焦头烂额。

事实上,尽管外界普遍认为恒大的各类银行贷款、信托借贷、待承兑商票以及恒大财富理财产品,总计高达将近两万亿。

但是,其手里待价而沽的优质资产份额,以及核心的物业资产,总值实际上是远超两万亿的,不存在资不抵债的问题。

恒大财富“暴雷”高层提前离场 投资者围堵深圳总部抗议维权

截至2021年6月30日,恒大集团总土地储备项目778个,分布于中国233个城市;总规划建筑面积2.14亿平方米,土地储备原值为4,568亿元。

其中,一二线城市土地储备原值达3,176亿元,占比69.5%,平均楼面地价2,653元╱平方米建筑面积;
三线城市土储原值1,392亿元,占比30.5%,平均楼面地价1,470元╱平方米建筑面积;
旧改项目146个,其中大湾区131个( 深圳62个),太原4个,石家庄2个,唐山2个,其他城市7个。

根据恒大中报提供的数字,其在一年内到期的负债仅为2,400亿元人民币。所以说,如果不发生集中兑付的问题,恒大可能是能够挺过这一关的。

这大约正是恒大对外界持续关注其资金链断裂危机感到越来越气愤的原因。

9月14日,恒大官网发布“内幕消息”,除披露恒大第二季度营收持续下滑预计形势继续恶化外,还将原因归结于“持续负面新闻报道严重影响潜在购房者信心,……导致本集团销售回款持续恶化,进一步对现金流及流动性造成巨大压力。”

当然,这不能怪新闻报道。恒大的祸根早在数年前就已经埋下。

尤其是恒大财富,其存在模式虽然与今天盛行的保险理财公司无异(这也是恒大财富风险的敏感性所在),但是以员工职位和工资变相“要挟”必须完成一定的理财产品销售任务,甚至鼓励员工向亲朋借款、向银行贷款买保险,风险必然呈滚雪球态势扩大。

从这一点上讲,恒大必须为自己的盲目扩张和放大风险的决策付出代价。

不过,目前棘手的是,一方面,恒大为尽快回笼资金,愿意适量降价促销变卖资产,但另一方面外界也在观望,官方也一再警告稳定为重,恒大的操作不能造成房地产市场的不稳定。

国务院直属官媒《经济日报》9月15日发文:

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稳是主基调,大涨不是稳,大跌也不是稳。一个楼盘降价,其他也跟着降价,造成相互“踩踏”;一些炒房客违约,可能影响金融稳定。为避免恶性竞争和房企大幅低价销售行为而出台限跌措施,并不是说房价不可降。房价在一定范围内的小幅涨跌都是正常现象,关键是防范有些市场出现过快大幅下降。稳才是楼市的理想状态,房地产市场既要抑制房地产泡沫,又要防止大起大落。

只是,谁愿意“贱卖”好不容易到手的资产,奈何形势逼人,要么恒大“吐血”,要么硬挺着等待形势好转,似乎只有这两条路走。

恒大在“内幕消息”中说,为缓解资金流动性问题所采取的其他措施未能取得预期效果,这包括出售恒大新能源汽车和恒大物业公司的部分股份,以及位于香港湾仔的中国恒大中心物业。

财经作家吴晓波说,“十锅九盖”。的确恒大几乎没有什么选择空间,那些弱势的受害者只能等待各方博弈的最终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