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出行|巨子独家:高层因两个原因震怒 监管尚有后招
“滴滴出行”App被监管层认为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讯息问题而被应用商店下架。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而后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再由国家互联网讯息办公室通知应用商店下架。
《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由国家网信办、发改委、工信部、公安部、财政部、央行等12个部委联合制定的,于2020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滴滴出行是《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实施以来的第一案。
7月4日晚,财经媒体《巨子ICON》在“独家:高层不满赴美上市 对滴滴的惩罚将远超阿里”一文中披露,滴滴出行被处罚的原因,并非所谓“为求在美股上市,而将内地用户资料拱手送予美国”,而是不顾监管层多次沟通,贸然赴美上市。回顾公开资料,早在今年4月,滴滴便已经遭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和外汇局联合约谈。在中国央行公示的约谈纪要中,明确写道要“规范企业发行交易资产证券化产品以及赴境外上市行为。”
7月5日,《巨子》续于“滴滴出行|独家:高层因两个原因震怒 监管尚有后招”的报道中,援引两个消息来源透露,滴滴贸然赴美IPO惹怒监管层的原因有二。
其一,“先斩后奏”。特意选择在中共百年党庆之前赴美,以为可以落袋而安。而整个上市过程,据悉是是高度保密的行动。佐证是,上海媒体界面新闻也曾报道,“滴滴上市的消息高度保密,甚至连员工都不知道”。
其二,监管层多次与滴滴沟通过程中,明确表达了对数据安全尤为重视,为此中央准备了诸多配套法规。事实上,目前事关“数据”这个第五大生产要素,只有“条例”、“办法”,尚未及“法”。但《数据安全法》已经在2021年6月10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获得了通过。将于2021年9月1日起施行。对此,滴滴等平台企业非常清楚。而滴滴此番行为显得故意为之,赶在法律实施之前。
据悉,《数据安全法》是数据领域的基础性法律。分别从数据安全与发展、数据安全制度、数据安全保护义务、政务数据安全与开放的角度对数据安全保护的义务和相应法律责任进行规定。《数据安全法》强调了建立工作协调统筹机制,确立了数据分类分级管理,数据安全审查,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等基本制度。明确了相关主体依法依规开展数据活动,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加强风险监测和及时处置数据安全事件等义务和责任。也即是说,《数据安全法》一经开始落地,数据监管将更加严格。这也是滴滴贸然“闯关”之所在。
但显然,滴滴“聪明反被聪明误”。任何企业想投机取巧都肯定是不可为的。看似能躲过《数据安全法》,但《网络安全审查办法》是另一条准绳。参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关键讯息基础设施运营者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影响或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应当进行网络安全审查。
中国政府素来非常重视国家安全。在十四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安全”一词共计出现175次。其中,有14次与网络安全相关,5次与数据安全相关。由此可见,网络安全已成为国家、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议题。
国家关键讯息基础设施的安全问题事关重大不容挑战。在数据安全以及隐私管理,国家显然已经对数据有了不一般的另类认识,以及逐步建立保护数据经济发展的思考。滴滴被实施审查整改也给全社会敲响了警钟。7月6日,中国网信办对运满满、货车帮、BOSS直聘实施审查,这是继滴滴而后的又三家。但,这也仅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