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二号载人升空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太空站

撰文: 刘莉
出版:更新:

刚过去的七国集团(G7)首脑峰会,俨然是一场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批判大会,而中国则用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三名太空人飞赴太空,开启中国太空站(内地称“空间站”)时代,在客观上作出了有力回击。
上周四(6月17日)上午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随着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名太空人被顺利送入太空。

中国太空站天和核心舱和天舟二号组合体在轨运行17天后,迎来搭载着三位太空人的神舟十二号。飞船在升空6.5小时后与天和核心舱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当天下午6时48分,三位太空人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中国人划时代地首次进入了自己的太空站。

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是中国首次载人太空站建设任务。(Reuters)

中国人近地轨道停留最长纪录

神舟十二号三名太空人进驻天和核心舱后,将完成为期三个月的在轨驻留,这将是中国人在近地轨道停留时间最长的一次。期间开展机械臂操作、太空出舱等活动,验证太空人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其任务量将超过前六次中国载人航天的总和。

任务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其中包含两次出舱作业:一、核心舱组合体的日常管理,包括天和核心舱在轨测试、再生生保系统验证、机械臂测试、物资与废弃物管理等;二、出舱进行舱外服在轨转移、组装、测试,开展舱外工具箱的组装、全景摄像机擡升等工作;三、开展太空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包括有关科普教育活动;四、工作之余的自身健康管理。

神舟十二号与天和核心舱对接瞬间画面曝光,航天员入驻核心舱:

+12

航天任务中的硬核技术

中国太空站天和核心舱的机械臂是神舟十二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一个亮点。机械臂可以支持太空人的出舱活动,辅助太空人“太空漫步”。这款七自由度机械臂,展开长度10.2米,采用了“肩部三关节+肘部一关节+腕部三关节”的配置方案。其肩部、腕部的配置方案相同,各有一个末端执行器,用于对接舱体表面的适配器,具备舱体表面爬行功能。除辅助出舱以外,机械臂还能承担舱外状态监视检查、负载搬运、舱外设备安装、悬停飞行器捕获及辅助对接等任务。

另外,无论是中国太空站还是神舟十二号,在防差错设计上都颇费心思。天和核心舱有1,243台设备,诸多组装工作都需要太空人上手完成。设计师们从颜色、标志、外形对各种设备、线缆和插头采取措施,以确保太空人在太空操作时不看错、不误操作。在太空人通讯设备上,设计师们则选用了骨传导耳机,便于各个舱段都能进行通话。

天和舱拍摄到的宇宙外景,画面震撼:

+9

天和核心舱舱内活动空间从天宫一号时的15立方米提升到了110立方米,且生活区和工作区分开,包含睡眠、卫生、锻炼、厨房、餐厅等独立区域。吃的方面,包含120余种太空食品,以及加热、冷藏、饮水装置;住的方面,从“站睡”转为“躺睡”,可在包裹式淋浴间洗澡;用的方面,太空站全WiFi覆盖,且包含各种智能家居产品;娱乐方面,有太空自行车、太空跑步机等运动设施,且配备了私密语音通道,让太空人可和地球上的家人私聊。

上文节录自第270期《香港01》周报(2021年6月21日)《神舟十二号载人升空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太空站》。如欲阅读全文请按此试阅周报电子刊,浏览更多深度报道。

270期《香港01》周报精选内容:

【封面报道】“尖端科技”划入国策 如何借势打造世界新矽谷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 香港人能视而不见?

神舟十二号载人升空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太空站

手作之魅:兴趣化成生意 产业链渐成形

让玩家“管治世界” 区块链颠覆传统游戏模式?

把搜寻变成对话 语言AI恐承袭人类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