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教师割喉案仅是冰山一角 内地社会何以充斥戾气?
上周一(6月7日),上海复旦大学发生了一宗惨案—该校老师割断同事喉咙致其当场死亡,震惊全国。据上海警方通报,死者是该校数学学院党委书记王永珍,疑犯为39岁的教师姜文华。经初步审讯,姜文华自述称自己长年被“陷害”,“遭受很多恶劣待遇”,因此对被害人怀恨在心,故施以暴力。疑犯已被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暴力事件近年频频发生
这宗发生在知名高校的教师谋杀案令人惊愕,更令人担忧的是,校园近年频频发生暴力事件。较受关注的有2016年,中山大学博雅学院院长甘阳因为拖延青年教师晋升而被掌掴;2018年,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陶崇园因为长期被导师王攀压迫而跳楼自杀……
在校园之外,社会上的暴力事件也是此起彼伏。最近的比如6月5日下午,一名25岁男子因家庭不睦、悲观厌世,于安徽安庆商业街泄愤,持刀随机无差别攻击路人,导致六人死亡、14人受伤;5月29日,江苏南京一名男子因感情纠纷行凶,不但当街驾车撞人,更持刀伤人,导致七人受伤;5月22日中午,辽宁大连市一名刘姓男子在驾车等候红绿灯时突然加速,以时速百公里的速度撞向路人,导致五死五伤,官方调查显示,刘某因无法接受投资失败,对生活失去信心,遂产生报复社会的心理;4月28日,广西北流市一间幼稚园发生持刀者随机伤人事件,已知造成两人死亡、16人受伤⋯⋯
类似事件其实并非近几年才陡然增多,而是在近十几年的内地社会一直出现。这十多年来,多地针对幼稚园的暴力袭击事件、公车纵火案、马路杀人案等此起彼伏,暴力蔓延正在成为日益困扰内地的社会问题,引起舆论的集体安全焦虑。面对日益蔓延的社会暴力事件,人们纷纷表达疑惑:中国社会怎么了?为何人们的戾气这么大?
姜文华友人描述自己印象中的他(点击大图浏览):
低下阶层的被剥夺感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和生存压力下,在社会贫富分化、发展不平衡、利益分配不公正、弱势群体的被剥夺感增加之时,不排除他们会铤而走险,自我放逐,产生报复心理。只是有的人会报复某个具体的人,而有的人找不到对象,就加害于社会大众和其他弱者身上。近年再叠加外界的不利因素,例如全球金融危机、经济下滑、新冠肺炎疫情等冲击,普通人的生活及社会心态也会随之受到更多负面影响,生活中的不公正感和被剥夺感被放大,社会暴力事件随之频发。
早在2004年,时任中共最高领导人胡锦涛曾就中国的社会转型及当时影响社会稳定的发展分化和贫富不均问题提出“和谐社会”这一政治理想。2012年,中共十八大后也提出了“共享发展”的理念,甚至将社会主要矛盾也改变为“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致力于推动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更多保护底层民众的福利和权利。但是,从近几年不断爆发的社会极端事件来看,中国社会潜藏的不满虽然比十年前有所缓解,但问题似乎还未彻底解决,仍有很多戾气有待化解,社会治理上仍有太多精细的工作需要去做。
死者王永珍遭控诉聊天记录遭曝光(点击大图浏览):
上文刊登于第269期《香港01》周报(2021年6月15日)《反思上海复旦大学割喉案 社会暴力蔓延引发集体焦虑》。如欲阅读全文请按此试阅周报电子刊,浏览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