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疫情|推销科兴是认知作战? 台疫苗计划应以印度为反面教材
台湾的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陡升,“隐形传播链”加上“人与人的结合”使本土病例增加迅速。意外的是,民进党发言人5月13日转述蔡英文于12日民进党中常会中的“提醒”,指近期台湾网络开始出现“全面普筛”、“向中国(大陆)采购疫苗”、“赶快去买科兴疫苗,还等什么、还来得及”等言论,都属于北京对台湾“认知作战”的一环,呼吁台湾民众接获相关讯息前先“停、看、听”,切忌直接转传,破坏政府防疫作为及对政府的信任感。
台湾虽是世界富裕地区,却错失多个采购疫苗时机,只剩下台湾行政院长苏贞昌所称“没有施打疫苗急迫性”、台湾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指挥官陈时中多次“买到疫苗了”的余音仍在,以及“中国(大陆)疫苗不安全”。
而今,德国BNT疫苗的大中华区代理上海复星公司针对蔡英文政府“依法依规、不准大陆疫苗输台”的特殊门槛,筹获“美国公司在德国生产”的500万剂BNT疫苗,只要行政机关点头就能运到台湾,让台湾离“类封城”更远一些,再加上科兴疫苗经多国实际施打,证明其安全性及保护力足堪信任,更遑论“大规模普筛”早已是各国找出“隐形传播链”的标准作业程序。
现阶段而言,蔡英文政府显然对“团结抗疫”一事充满信心,台湾社会也开始自发防疫,减少外出和保持社交距离,然而就防疫物资所需,印度疫情之惨烈仍殷鉴不远,确认疫苗供应和接种计划成功实属刻不容缓。
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Damodardas Modi)3月底才宣布“战胜新冠肺炎”,无视4月中再起的第二波疫情,让他的政党在5月初举行的地方首长选举败选(在应选举的4邦中输了3邦)。莫迪政府一开始仍强硬表示“不打算从中国(大陆)进口防疫物资”,甚至还试图阻挡或抹去已经运抵印度的“中国制造”制氧机、呼吸器等“救命物资”,让他的声望跌宕到低点。
论莫迪何以要坚决拒绝“中国制造”,除了因为两国的边境冲突至今还未解决,也在于他以“印度教国族主义”崛起,早自2014年就高喊要以“印度制造”取代“中国制造”,结果在疫情失控时,印度却还是得靠“中国制造”来救,未能期待美国、英国等友邦能给予印度足够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