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宽“台胞来闽”遇反弹 福建“惠台”为何两岸不讨好?

撰文: 孙飞
出版:更新:

近日,中国大陆福建省推出“惠台”措施,受到民间舆论的强烈批评。这也反映出围绕中共对台湾等方面“统战”策略长期以来所存在的争议。
2021年5月8日,福建省应对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控部)综合协调组发布公告称,推迟实施“台胞来闽入境检疫便利通报”试点。“闽”是中国福建省的简称。

公告所称其推迟的原因是(台湾)岛内连续14天内发生10例以上本土确诊病例,不再具备按时间开展有关试点的条件。但是相当多的大陆网民认为,福建省是迫于过去几天的舆论压力才做出了推迟决定。

2018年8月5日,台湾金门田埔水库举行福建向金门供水仪式。

根据4月29日发布的公告,这项方案将推行“2天集中医学观察+19天闭环管理”的措施,所谓“19天闭环管理”是指在此期间允许在“住宿地-单位-住宿地”两点一线边观察、边工作。另外,在归属台湾政权管辖的金门、马祖两地连续住满28天的当地居民,通过“小三通”客运直航口案岸赴闽视同大陆低风险地区人员进行管理,无需隔离。

福建省这项暂被搁置的“台胞来闽”检疫新方案大幅放宽了面向台湾的防疫政策,在中国大陆舆论场里引起较为一致的反对之声。许多人认为这项新政将放大台湾疫情输入大陆的风险,致使中国整体防疫出现缺口。

台湾“陆委会”则不置可否,认为福建此举是“为了落实习近平以福建‘通惠情’对台促融工作,具有高度统战性质”,“陆委会将配合疫情指挥中心进行研议”。

所谓“通惠情”,是指习近平在2021年3月下旬考察福建时所说的“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中国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稍后表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是习近平提出的“一项对台重大政策主张”。

中国国台办是大陆主要对台执行机构。(中央社)

福建省在次月即推出“台胞来闽”检疫新方案,可视为落实中国高层对台新政的积极行动。不过,通过松绑抗疫政策进行“惠台”是否合适,仍然值得商榷。

就在4月29日福建发布检疫新方案的前一天,台湾流行疫情指挥中心就宣布新增3例本土病例,2例为华航抗体检验阳性机师的家人,1例为加拿大境外移入病例接触者。

就此来说,福建省紧急推出的“台胞来闽”检疫新方案,确实是如大陆网友所说,为大陆整体疫情防控主动打开了一个缺口,加大了台湾疫情输入的风险。随后连续14天内台湾岛内出现10例以上本土确诊病例,更表明福建这项“惠台”方案的不合时宜。

福建的这项对台检疫新方案目前仅是“推迟实施”,未来仍有可能择机实施。另外,福建省近期推出的“惠台”举措并非仅有这一项。就在5月8日决定推迟对台检疫新方案的同一天,福建省会福州高新区出台8条惠台措施,提出支持台资企业发展,推进台湾青年就业创业,争当“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排头兵。

“8条惠台措施”里包括就业1年且签订8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本科台湾青年发放1.5万元、硕士3万元、博士5万元生活补贴,对就业满6个月以上台湾青年给予每年500元人民币最长不超过12个月的工资性补贴,对于企业签订8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每人每年可报销一次往返台湾机票。

这些“惠台”措施又引发了新的质疑。一些观点称其为对台“攻心”之举,有助于实现两岸和平统一,但有不少分析称台湾方面会习惯性地将这种“超国民待遇”方式视为中共统战策略,因而最终可能会“赔了夫人又折兵”。

根据台湾“陆委会”在2021年3月25日公布的最新民调,认为中共对台湾政府与民众态度不友善的比例分别为77.2%和60.6%,82.8%的受访者支持台湾政府做好自我防卫以捍卫“国家主权”及台湾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