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走就走 五一假期“机票盲盒”为何如此火爆

撰文: 蔡苡柔
出版:更新:

五一假期间,今年受到外界广泛关注地新旅游商机是“机票盲盒”,付出人民币百元有找的金额,抽取随机目的地的机票。这种“不确定性”以及“神秘”在年轻人族群间广受流行,一推出往往快速售罄,甚至导致系统瘫痪,在抖音跟小红书话题也快速破亿,但在火爆背后也引发关于消费者权益的忧心。

五一假期重庆等热门旅游景点挤满了人潮,有人认为机票盲盒也可以让年轻族群拓展冷门景点旅游。(视觉中国)

根据《北京青年报》的资料显示,在清明连假的三天假期里,旅行平台推出的“机票目的地盲盒”共有2000万人参与,在微博的话题参与量也快速破亿,而在五一假期开始前,各旅游平台也推出66元到99元价格不等的“机票盲盒”,而在五一假期前,多家航空公司也加入这个行列。根据同程旅行透露,参与机票盲盒的人以90后的年轻使用者为主,其中95后的群体更多,在性别方面则是多为女性使用者。

火爆的“盲盒经济”

机票盲盒在2021年成为春季第一个爆红的旅行行销方案,并且在清明连假就引爆高的话题讨论度。所谓的“机票盲盒”指的是百元人民币以内,指定出发地,但目的和日期随机的机票,而若搭配假期,则会在限定的假期时间内“开票”。而为了抢“五一”长假商机,包括携程、飞猪、去哪儿等中国旅游平台相继皆推出“机票盲盒”活动,价格不等但有些平台都会内涵隐藏的优惠如“双人往返”、“酒店折价”等,吸引许多人去“试一试手气”。

由于机票盲盒虽然难抢大都可以全额退款,吸引许多年轻族群去试运气,有人更是一开再开,直到有自己满意的选项。旅游业者指出,机票盲盒之所以在年轻族群广受欢迎是因为比起缜密规画旅游行程、目标的旅行或跟团,年轻人喜欢这种新奇感,加上旅游攻略方便查询,随着互联网的便捷和平台的便利,只要订了机票平台就会推荐相关的饭店或优惠旅游方案,规划自助行非常的容易。因此“机票盲盒”也是一个引子,促进许多年轻消费族群愿意在五一来个中国境内旅游,许多年轻族群也享受“拆盲盒”的新鲜感。

机票盲盒除了可以购买也被许多业者拿来抽奖。(微博@飞猪旅行发言人)

此外,也有业者指出,这样的行销方式也可以帮忙航空公司消耗一些冷门的目的地或是剩余的机位,但也因此有许多消费者批评开出的“机票盲盒”时间“晚出早回”或是都是过早或过晚的航班。在社群平台上秀出自己的“机票盲盒”抽到哪里? 手气如何? 也成为有趣的社交话题。

盲盒经济近年在中国大陆快速发展,“玩偶盲盒”、“文具盲盒”等都有广大的市场,概念也近似于台湾过往的“福袋”、“惊喜包”等,但蔓延至餐饮业如“奶茶盲盒”、宠物业的“活体”盲盒都足以见得其野蛮生长的速度。

Mob研究院曾公布《2020盲盒经济洞察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大陆的盲盒行业市场规模为人民币74亿元,预计2021年将突破100亿大关,2024年会达到达300亿元。显见这种“惊喜”商机的庞大。

而盲盒的消费主力,则是一线城市的女性白领和Z世代大学生。根据该报告,女性消费者占盲盒消费人群的62.6%。从职业分类来看,职业白领占比49.7%,学生占比则为28.6%,从年龄来看,18岁-24岁人群占比最高,达37.6%,25岁到34岁人群占比达37.3%。

如何监管引发讨论

不过这样的热潮也引发消费者权益的忧心,中国消费者协会也特别选在五一前夕释出消费提示,其中针对“机票盲盒”特别提到,“说走就走”的旅行不可取,一定要通盘考虑出行时间、用餐住宿、目的地情况、返程安排以及售后退换限制条件等因素后再做决定。也有人提到,“机票盲盒”可以全数退款就可以看出它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行销手法,达到刺激旅游业的目的,而关于广大的“盲盒经济”市场要如何规管,避免让不好或滞销的产品混入其中,也是值得讨论的。

2020年盲盒经济破圈,亦引发《新华社》的批评这种“盲盒热”是一种上瘾和赌博心态的畸形消费。中国大陆的潮流玩具品牌“泡泡玛特”就曾遭中国官媒《新华社》点名批评,“泡泡玛特”将卡通人物、动漫公仔以及自己开发的IP角色装在盒子里随机出货(与日本扭蛋类似),在年轻人间广受欢迎,泡泡马特在2020年12月上市后,带着“盲盒第一股”的光环,市值曾一度突破千亿港币。

台湾的惊喜经济

2019覆面书登上畅销排行榜引发许多讨论。(Facebook@悦知文化)

在台湾这种“惊喜经济”,近年来最有趣的例子就是2019年覆面书攻占台湾畅销排行榜。将整本书包裹起来,看不到作者和姓名,只有出版社编辑手写的推荐信以及推荐语以纸胶带黏贴于书上,它的畅销引发台湾出版社的许多讨论。去除了广告、名人推荐的文案,只有编辑的“真心推荐”还有神秘感,成为2019年的热度话题,但也有人认为“覆面书”的成功不只是惊喜,也有对编辑推荐的“真心”和出版社对“书的热爱”的一种鼓励。

此外,因串流平台的兴起,台湾的租片店也曾出现模仿覆面书以租片员工推荐的话语挡住片名的方式进行行销,贩卖“惊喜”,但与覆面书一样多了推荐语,大众的关注焦点除了“惊喜”也着重在“真挚的推荐”上,不只是一般的盲盒经济。而在台湾的娃娃机也出现过类似泡泡马特的盲盒公仔或随机盲盒,也曾引发是否为变相赌博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