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裁大棒挥得起劲 新疆对美出口为何不降反升?

撰文: 泉野
出版:更新:

嘴巴上说着制裁,市场却很诚实。中国海关总署新近公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新疆对美出口数据,便是最好的佐证。
在美国禁止进口新疆部分或全部产品的大背景下,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却显示,新疆地区今年第一季度对美国的直接出口不减反增,出口额同比增长113%,达到6,440万美元。而新冠疫情发生前的2019年,一季度这一数额约为4,372万美元。换言之,即便是与疫情前的2019年一季度相比,新疆对美出口额也增长了46.5%。

2020年新疆棉花产量达516.1万吨,占中国全国棉花总产量87.3%,新疆棉花播种面积3752.85万亩,占中国全国种植面积的78.92%。(新华社)

当然,这里需要承认的是,在一季度新疆对美出口清单中,除了价值几十万美元的服装之外,棉花产品基本上也确实没有出现在其中。新疆对美出口的主要是化工产品和工业混合品,缺乏高价商品,其中最大宗的出口商品是一种广泛用于抗癌药物的化合物,其次是氨基酸。

这里就存在对“事”与“势”的辩证认识问题。就美国发布新疆棉花禁令这一“事”来说,对新疆有没有影响?一定是有的,何况美国这一动作好比骨牌效应,欧洲不少国家也闻风起舞。但是不是真的打到了新疆的七寸?是不是真如外界所言对新疆棉花产业链造成毁灭性打击?最终还是市场说了算。

而就“势”而言,政治层面很好理解,因为新疆对于中国的战略意义远远高于经济意义,再加上中国政府对于少数民族产业长期都有保护政策,中南海一定会举全国之力兜底和提供保障,过去不惜一切代价反恐,现如今着力改善经济民生,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内在思路很一致。

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兼任副教授吴启讷便认为,新疆真正核心的议题在于经济,而新疆要想真正产生经济规模,势必需要与中国的国家整合、经济整合进程连在一起。最大的“势”还是依托于“内循环为主、内外双循环体制”的新发展模式之下的中国经济成长空间,以及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

由此可见,千万不要高估政治的口水仗,也千万不要低估经济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