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事件|赵紫阳后人迁离故居 八年紧张拉锯告一段落?

撰文: 孙飞
出版:更新:

每年春季的清明节是中国人祭奠逝者的日子。今年4月初清明节期间,中共已故领导人赵紫阳再度受到关注。他的家人据传在4月4日整理家中物品,准备搬离位于北京故宫东侧不远处的赵紫阳故居。

赵紫阳是一位具有争议性的政治人物,即使在他2005年去世之后,围绕他的诸多争议也没有停止。这种争议也反映在从赵紫阳本人到他的家人与中共之间的政治分歧之上。赵紫阳夫妇离世后,其后人一直不肯搬离旧居,正体现了双方这种紧张关系。此番他们终于搬离,可能意味着其与中共的关系正在趋于缓和。

“六四事件”是转捩点

赵紫阳的仕途转捩点发生在1989年夏天。在当时以北京天安门广场为中心的社会运动陷入僵持、中共领导集体决意将学生驱离之时,赵紫阳等人表示反对,并试图避免武力清场。

1989年5月19日,赵紫阳前往天安门广场奉劝学生离开的画面被广为传播。当时赵紫阳在学生中间拿着扩音器说:“同学们,我们来得太晚了。对不起同学们了!”“现在最重要的是,希望尽快结束这次绝食。”

他还说:“北京是首都,各方面情况一天天严重,这种情况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希望同学们冷静地想一想这个问题。这件事情在不理智的情况下,是很难想清楚的。”

但赵紫阳的劝告依然没有让据守广场的学生离开,最终发生了武力清场,酿成“六四事件”。

1989年6月23至24日,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的《关于赵紫阳同志在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动乱中所犯错误的报告》,撤销了赵紫阳的中共中央总书记、政治局常委和委员等职,仅保留了他的中共党籍。

赵紫阳被撤职后,与其家人离开了中南海,此后一直居住在故宫东侧不远处富强胡同六号的四合院,形同“软禁”。直至2005年赵紫阳逝世,他在那处四合院里总共生活了十六年时间。

持续八年的故居纠纷

据悉,该四合院目前主要由赵紫阳的女儿王雁南(原名赵亮)一家居住。与赵紫阳一家来往较多的中国“异见人士”高瑜透露,王雁南一家在2020年收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口头通知,要求其在限期之前搬离。不过,由于赵紫阳旧居存放大量书籍、文件,高瑜和前《炎黄春秋》杂志副总编辑王彦君均表示,赵家后人不会在2021年7月1日中共建党节前搬走。

王彦君还解释称,赵紫阳故居属于“中央房产”,不能卖给个人,原则上只要领导人配偶去世后,房子便会被收回,子女不能继承。

赵紫阳的妻子梁伯琪已在2013年逝世。照此来说,王雁南一家所居住的赵紫阳故居在2013年就应当收回,但仍被继续居住了八年时间。中国官方没有强制驱赶,在八年后也只是“口头通知”要求搬离。

至于赵紫阳家人在离开故居之后会否继续得到分配住房,目前存在不同说法。高瑜称,中国机关事务管理局正在安排。而王彦君认为,王雁南和丈夫可能按照普通职工的标准,以较便宜的价钱购买另一个住所,但绝不会按照高级官员子女的待遇分配住房。

赵紫阳家属对其故居的长期“占用”,其实显示赵紫阳一直没有妥协的政治立场。在赵紫阳离世后,每年清明节都会有许多支持者前往他的故居祭奠,而且往往会引起中国境外媒体舆论对赵紫阳本人和“六四事件”的回顾,是中共所面临的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如今赵紫阳的后人搬离故居,或者传达出其与中共关系缓和的信号。

上文节录自第260期《香港01》周报(2021年4月12日)《拉锯八年后搬离故居 赵紫阳后人与中共关系缓和》。如欲阅读全文请按此试阅周报电子刊,浏览更多深度报道。

260期《香港01》周报精选内容:

透视国家双循环战略 直面香港的危与机

再陷疫苗战场 港版“疫苗护照”如何落地?

全球学子厌倦上Zoom? 教育科技迎黄金时代

后疫情时代: 构建中的虚拟绿洲可维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