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高烂尾楼」天津117大厦复工 内地摩天大楼集体迎「复活潮」

撰文: 郑宁
出版:更新:

曾被讥为“世界最高烂尾楼”的天津117大厦(高银金融117),在停工十多年后终迎转机。4月21日,陆媒报道称这座原规划596.5米的“中国结构第一高楼”取得新施工许可,拟于4月30日复工,目标2027年完工。不过,天津117大厦并非孤例,据《第一财经》统计,近期中国多地超高层烂尾项目密集重启,从成都“西南第一高楼”到武汉“华中之巅”,由“政府主导、资本介入”的对摩天楼抢救行动正在展开。

天津117大厦的命运是过去中国摩天楼泡沫的缩影。据此前报道,该项目2008年动工,2015年结构封顶后因开发商高银地产资金链断裂而停摆,其间更历经破产清算。最新进展显示,国企中建三局已接手剩余工程,复工范围涵盖117层主塔及41万平方米裙楼,总造价56亿元人民币。

《第一财经》揭露更多关于117大厦的背后细节,其与上海中心大厦同期开工,原计划投资100亿美元,却因2016年开发商债务违约陷入官司。2025年1月,天津法院裁定高银地产破产,当地政府最终以“法治化、市场化”原则推动项目盘活。值得注意的是,其结构高度596.5米仍超越上海中心(580米),若完工将改写中国天际线排名。

据悉,此次复工由国企中建三局接手建造工程,并获得新一轮建造许可。随著新一轮建设启动,外界期待它能摆脱“中国最大烂尾楼”的标签,重塑天津金融与建筑地标的形象。

天津117大厦烂尾细节曝光▼

+4

天津117大楼“复活”非个案 政府驱动盘活“烂尾”

天津117大厦并非中国摩天大楼烂尾的个案。4月21日同一天,成都绿地蜀峰468项目宣布全面重启,这座“西南第一高楼”自2019年停工后,主塔高度定格在444.3米。开发商绿地集团引入中国五冶集团合作,砸下38.66亿元力争2027年竣工。

更早的今年2月,武汉绿地中心(475米)就开启了全球招商;4月9日,重庆458米陆海国际中心幕墙完工;同日,浙江第一高楼宁波中心(409米)正式交付。据统计,2024年以来,全国至少5座搁置超高层项目迎来关键节点。

+3

《第一财经》指出,这些项目多源自2010年前后的“摩天楼竞赛”。当时各地方政府为打造城市名片,以低地价吸引开发商;房地产企业则借此获取高容积率。但随著2020年住建部“限高令”出台(严禁500米以上建筑),加上房地产下行周期,超高层因建设成本高、运营难度大等原因,沦为“吞金兽”。此轮复工潮背后,是中央“盘活存量”政策的直接推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合理控制新增用地,盘活商办用房”,超高层作为核心城市存量资产,成为优先处置目标。

镜鉴咨询创始人张宏伟分析认为,地方政府出于形象考量,烂尾第一时间就在寻求接盘方。今年政策利好下,债务重组条件成熟。而以天津117为例,其所在的高新区周边房价已跌逾六成,复工被视为提振区域经济的强心针。

专家:复工象征信心修复 但运营考验才开始

然而挑战依然存在。中国企业资本联盟柏文喜指出,几十万平方米商办面积投放市场,需极长消化周期。当前北京、深圳甲级写字楼空置率均超15%,因此超高层能否逃脱建成即闲置的魔咒,仍是一个未知数。然而挑战依然存在。中国企业资本联盟柏文喜指出,几十万平方米商办面积投放市场,需极长消化周期。当前北京、深圳甲级写字楼空置率均超15%,因此超高层能否逃脱建成即闲置的魔咒,仍是一个未知数。、

北京空置的写字楼房间。(视觉中国)

柏文喜认为,超高层复工是房地产风险化解的标志性事件。此举有助修复购房者与投资者信心。但张宏伟直言,开发商需面对更现实的问题:“写字楼与酒店资产需长期运营,若非核心城市,极可能陷入租金战。”

值得关注的是,这次复工建造摩天大楼的“接盘者”多为国企或央企。如成都蜀峰468由五冶集团介入,天津117由中建三局接手,反映“国家队”正成为化解摩天楼危机的主力。或许这也预示著,中国超高层建筑的狂飙时代虽已终结,但其作为城市地标的命运,仍在政策与资本的博弈中寻找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