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关税|台积电赴美投资也没救:台美关系“以卵击石”

撰文: 陈郑为
出版:更新:

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2日公布破天荒对等关税政策,台湾虽是美国的第六大贸易逆差经济体,然台湾的对美关税税率并不高,却竟然被课征了32%的超高进口关税,犹如一记响棍,打醒了台湾内部长期沉醉于“美台友好”幻象的政界与舆论。这不只是关税问题,更是一场对民进党政府长期对美一厢情愿政策的当头棒喝。

多年来,从蔡英文政府到赖清德接棒,民进党对美台关系有一套自我感动的叙事:从军售协议到台积电赴美设厂,从对美天然气采购到加入印太战略,民进党政府凡事紧跟美国步伐,代价高昂,始终期待能换得“准盟友”地位。尔今,特朗普在记者会中高调宣布对台课征32%的关税,无情拆解了这场长达近九年的政治浪漫。

2025年4月2日,美国华盛顿,图为特朗普在白宫玫瑰园宣布对等关税措施。(Reuters)

过去,民进党政府反复强调“台美关系坚若磐石”,如今特朗普冷酷的关税清单告诉台湾人,这块“磐石”其实是“卵石”,脆弱、易碎,无法承受强权国家的现实算盘。连台积电赴美投资都无法换来一丝关税豁免,更别说那些文青式的外交词藻。

台湾或许会问:台湾到底做错了什么,才会被特朗普这么对待?答案其实不在于“做错”,而是“以为自己重要”。台湾在对美顺差中名列前茅,按特朗普那套“以逆差定关税”的算法,台湾就像一尊走在红毯上却没有穿鞋、丝毫没有遮掩防护的瓷娃娃,无论多么自信地微笑、走上积极的“崇美”台步,一旦碰上地缘政治颠簸、遭遇逆鳞美国利益的大锤还是会碎,且是一地的粉身碎骨。

回顾特朗普第一任期奉行的“经贸民族主义”,他便从来没有把台湾当作真正的“朋友”。他眼中没有友谊,只有数字。蔡英文在任时曾以“世界的台湾”自勉,却似乎忘了,对特朗普来说,世界只有“对美输出是否占便宜”这一条标准。

最讽刺的是,就在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前一晚,台湾行政院长卓荣泰才在脸书呼吁台湾民众“安心入睡”,仿佛一切尽在掌握。结果一觉醒来,32%的重税铺天盖地而来。台湾行政院3日一早临时召开应变会议,急忙列出“三大不合理”,但这些反驳听在华府耳中,不过是鸡蛋碎后的呢喃。

总的来看,台湾向美国让渡的又何止是关税筹码?细数从台积电赴美设厂、台湾中油加码对美天然气进口、对美军购不断扩大,再到全面配合美国对中国大陆的科技战,民进党政府几乎已将“亲美”升华为一种信仰,仿佛只要紧抱华盛顿大腿,就能免于世界的风暴。如今,这种信仰在特朗普冷血的关税表格中,被毫不留情地打回现实。

值得注意的是,这32%的税不只针对台湾,也波及台商重镇如越南与泰国,分别被课征46%与37%的对等关税。特朗普这回对“洗产地”问题毫不手软,连台湾转单出去的那条后路也一并封杀。所谓“供应链外移”,在全球性关税新时代下,恐怕也是南柯一梦。

有美国财经媒体预估,台湾对美出口将因此重挫63%,GDP可能下滑3.8%。这不仅是数字,更是一场制度性风险的总体体现:台湾的出口占GDP比重高达六成,其中四分之一输往美国。美国市场一缩,等于掐住了台湾经济的咽喉。

然而,特朗普却能如此无情地挥刀,根本在于一个残酷的地缘政治现实——台湾才不是美国的盟友,只是美国策略下的一颗棋子,或者说,一只能提供技术、压低价格的代工母鸡。这只鸡即使为美国产下金鸡蛋,也可能在华府政策一变时,被当成主菜送上关税桌。

+2

回望台湾内部,眼见特朗普关税大刀挥落,台湾民众党与国民党政客自然接连砲轰民进党政府“错估情势”,甚至形容现政府为“睡觉政府”。这类的批评固然带有政治操作色彩,但民进党政府显然也欠台湾社会一个答案:当初信誓旦旦投入“印太战略”怀抱时,有没有想到这一刻会来?当年大声说“美国是台湾最坚实后盾”时,有没有计算过,美国会不会摇身一变,突然改口把台湾当成“最大出口威胁”?

特朗普回锅白宫不过一季的时间,即以关税重拳向全世界耀武扬威,这不仅是即将而来的全球经贸战前哨,更像是对台湾未来四年外交思维的一次公开测验。遗憾的是,赖清德政府在美台关系的第一题就交了白卷。

是以,若说“台美关系,坚若磐石”是民进党外交论述最鲜明的口号,那么此刻现实带给台湾的图像,无疑是“对美关系,以卵击石”。曾经所谓喊得震天价响的“磐石”,不过是一张印上“民主”两个字,浮水的意识形态幻灯片——隐隐约约可见,却根本不是本文。终于这一次,台湾总算亲身感受到的地缘政治现实——并非敌人可怕,而是“自以为是朋友”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