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发射次数连续两年全球第一 中国探测火星只是个开始

撰文: 刘莉
出版:更新:

2021年是太空探索、发射任务和天文事件让人应接不暇的一年,也是中国的航天大年。在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载人航天、重型火箭研制、火星探测进展等备受瞩目,探索太空的重磅消息频频传出。

发射次数有望突破40次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中国载人航天、北斗导航卫星、探月、探火星等航天重大工程和专项仍稳步推进,研制发射的航天器覆盖载人航天、空间探测、导航、通讯、遥感、空间科学、技术试验等技术领域,航天技术与应用能力大幅提升。

2月24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发布《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0年)》,对2020年全球航天活动进行盘点,并公布了该集团今年的宇航计划。

相关图辑:“天问一号”传回首幅火星图像 在距离火星约220万公里处拍摄▼▼▼

+2

《蓝皮书》指出,过去一年,“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成功首飞,拉开了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阶段任务序幕;“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迈出了中国行星探测的第一步;“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为全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作出重大贡献;高解析度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圆满收官,为中国长期稳定获得高分辨全球遥感信息提供了重要保障;“嫦娥五号”任务圆满成功,实现了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长征八号”成功首飞,进一步完善了中国运载火箭型谱。

蓝皮书显示,2020年,中国发射航天器次数和品质居世界第二;踏入2021年,以出品“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和“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闻名于世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全年发射次数有望首次突破40次。

航天发展具有战略地位,世界主要航天国家竞相推进相关部署。2018年,中国完成了39次火箭发射,美国是31次,俄罗斯是20次,而欧盟只有八次,该年被业界人士称为中国航天“超级2018”。2019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共实施了“27箭66星”的宇航发射任务,以34次发射次数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

太空科研造福人类

与此同时,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是否能创造人类火星探测史的新高度,也将在2021年揭晓。自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以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今年2月10日环绕火星成功, 2月24日又成功实施第三次近火制动,进入近火点280公里、远火点5.9万公里、周期两个火星日的火星停泊轨道。

延伸阅读:美国NASA“毅力号”亦已拍回全景图等火星影像▼▼▼

+10

3月4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发布了三幅由“天问一号”探测器拍摄的高清火星影像图,这是中国首次拍摄近景火面图像,蕴含着大量科学信息。目前,“天问一号”各项指标正常,正以每秒4.8公里的速度在火星轨道上进行环绕探测。在停泊轨道运行一段时间后,“天问一号”将开展预选着陆区探测,拟于今年5至6月择机实施着陆,开展后续巡视探测。

中国的“天问一号”任务计划一次性完成环绕、着陆、巡视三大目标,若全部顺利实现,将是全世界首次在一次“探火”任务中完成这三个目标。

中国今年还有多枚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业务卫星蓄势待发,助力经济、民生建设和科技发展。有业内人士认为,未来五至十年,卫星应用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将令中国航天发射业务量呈几何级数激增。

上文节录自第256期《香港01》周报(2021年3月15日)《探“月”问“火” 中国将创人类太空探索新高度》。如欲阅读全文请按此试阅周报电子刊,浏览更多深度报道。

256期《香港01》周报精选内容:

标准不一 指引不清 长者应否接种新冠疫苗?

正视“再工业化”错误 带领“香港制造”重生

区块链铸藏品 颠覆拍卖市场 数码艺术狂热 投机泡沫破灭?

婚恋网站方兴未艾 印度告别“盲婚哑嫁”时代?

乘势而起 华语乐坛进入“人人直播”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