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上市︱“Z世代第一股”从未盈利 腾讯阿里为何仍乐于投资?
3月16日下午,哔哩哔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B站”)的招股书终于出现在港交所官网上,当年这家身背“Z世代第一股”光环登上纳斯达克的中国视频网站,在港股二次上市变成了中国“Z+世代”的生活方式平台。
以“二次元”和“弹幕”等年轻人流行文化起家的这家上海公司,其主要用户长期是Z世代(指在1995-2009年间出生的人)的中国年轻网民,而“Z+世代”,按照B站在招股书中的定义,是指出生于1985年至2009年间的中国人。
从人群数量上而言,Z世代在中国的人数大致在2.6亿人左右,而扩大到“Z+世代”之后,这个人数迅速扩大到4.9亿人,也就是目前中国最主流的“年轻人”。
从当年挂牌纳斯达克的“中国Z世代第一股”,到如今到香港上市的“中国Z+世代第一股”,B站在港股市场会否掀起一股认购狂潮,恰如一月底的快手IPO那样,将是其正式挂牌之前的最大看点。
作为一家从未盈利却被资本及广告主极为青睐的互联网公司,B站的生意经都围绕着中国年轻人而展开!
四大投行保荐,腾讯阿里是股东
B站此次港股IPO的保荐人阵容堪称豪华,云集了高盛、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和瑞银四大投行。
虽然中资投行缺席了B站的IPO,但是在股东名单中,腾讯和阿里位居其第二及第四大股东。
截至2021年1月31日,腾讯持有B站12.43%的股权,是仅次于B站董事长兼CEO陈睿的第二大股东;阿里巴巴持股6.72%,是位列B站创始人兼总裁徐逸之后的第四大股东。
中国两大互联网巨头同时入股前五大股东的公司并不多见,除了B站之外,恐怕也仅有滴滴而已,而B站的游戏及电商业务,也因为腾讯和阿里的入股而获益良多。
根据内地财经媒体的报道,腾讯依托自己在泛娱乐产业的优势,与B站在动画项目的采购、参投、自制方面深度联合,并在游戏项目方面讨论合作联运的可能,同时在ACG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寻找新的行业投资机会,积极促成共同投资。
阿里巴巴则依托自己的电商资源促进B站视频博主的商业变现。视频博主可以从来自淘宝的商品库中选择适合的商品进行带货,也可以入驻淘宝,通过淘宝二次元平台量身定制的商业化方案,进行产品联名及相关周边衍生品开发,打通从内容到终端销售的产业链。
此外,2020年4月又引入索尼成为股东并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这样的股东背景,也难怪B站的二次上市会如此引人关注。
从“小破站”到资本市场“香饽饽”
显然,过去中国用户口中的那个“小破站”,现在已经是国际投行和互联网巨头眼里的“香饽饽”,“年轻人”正是B站的最大优势及卖点所在。
这从B站的股价暴涨就可见一斑,其美股股价从2019年底的不到20美元,暴涨到2021年2月的157美元,14个月内股价最高涨幅超过7倍,市值一度超过500亿美元,这在中概股中也极为罕见。
得年轻人者得天下,这句话放到B站身上可谓是极为贴切。
而B站管理层在过去几年的策略,就是将年轻人的范畴尽量扩大,并创造了一个专有名词叫“破圈”,从一个标签为“二次元”的95后年轻人兴趣社区,变成了更广泛的80后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平台,内容上也更加包罗万象,包括动漫、3C、摄影、游戏等,并且注重于打造精品内容。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底,B站月均活跃用户达2.02亿,35岁及以下用户占比超86%,“Z+世代”已成为B站的核心群体。
可作为对比的是,三年前(2018年3月28日)B站在纳斯达克挂牌的时候,B站的用户为7000多万,其中超过八成是“Z世代”。
显然,这次港股上市提出的“Z+世代”,就是B站过去几年不断“破圈”的成果所在。
没有对标企业
从7000万到2亿人,在中国互联网人口红利逐步消失的大背景下,B站依靠的就是没有贴片广告的视频网站模式,而对于大部分新用户而言,没有广告也是他们选择B站的首要因素。
即使放到现在,B站这种没有贴片广告的商业模式,在中国的主流视频网站中也是独一家,即便是Youtube也没法做到。
不只是免费的标签吸引了大量新用户,B站也不仅仅是一家视频网站,其收入来源除了广告和会员收入,游戏和电商业务也是极为重要的两大板块。
从这个逻辑上来说,B站是一家没有对标企业的视频网站,它自创的这种运营逻辑,既不是腾讯视频和爱奇艺,也不是快手和抖音。
有意思的是,市场上没有对标的B站,但是其细分营收的四驾马车:会员、游戏、电商、广告,每一个单独板块均能找到劲敌,比如快手在3月12日正式推出“发电计划”来扶持二次元内容。
有市场人士估计,B站此次募资约在30亿美元左右,待完成募资后,B站会加码二次元内容,而随着快手的加入,二次元内容或拉开竞争大幕。
当然,B站独特的商业模式能够持续多久,也是一个大问题,尤其在在香港上市之后,B站会否也引入贴片广告,引入之后又会否引发用户的反弹,在收入和用户口碑直接如何权衡,也是考验管理层智慧的一大问题。
回到上市本身,B站极为独特的用户定位和面向中国年轻人的商业模式,恐怕也是吸引港交所的重要原因,这从其通过聆讯之后招股书才姗姗来迟的“破例”之举,就可见一斑。
广告主的新宠
不只是港交所,B站也是广告主的新宠儿。
至少从目前的定位来看,没有贴片广告,主打精品内容,让B站的新用户数和用户粘性都极高,不止助推了其收入水涨船高,“年轻人”、“社交平台”、“强黏性”这三大标签,又让B站成为广告主的新宠。
根据B站的财报,2017年移动游戏业务收入为20.58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的83.4%,而增值业务(会员费等)、广告业务、电商及其他业务占比分别只有7.1%、6.4%和3.1%。
可做对比的是,移动游戏业务收入在2020年占比降至40%,增值业务的收入占比已经接近移动游戏业务,达到了32%,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第四季度增值业务收入首次超越移动游戏收入,成为了B站最新财报里的第一大业务支柱。
显然,没有贴片广告的B站,希望依赖的是会员收入,以及不断壮大的广告收入,因为B站的主流用户群体,在中国网络广告的大蛋糕中,正是广告主最为舍得花钱的那个群体。
一份券商研报的观点就认为:越来越多的品牌广告主意识到B站的用户价值,广告收入增长迅速,2020年四季度,游戏、食品饮料、电商、护肤美妆、3C为公司目前的五大广告主行业。
不过,自成立以来,B站却从未盈利,而且亏损额度还有扩大的趋势,未来何时能实现盈利,也没有明确的时间表。
不盈利的B站在二次上市之后能走多远,尤其在美股纳斯达克出现估值回归的大背景下,值得投资人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