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缺芯”重击产业链 中芯国产芯片有望突围?

撰文: 陈放
出版:更新:

随着全球缺“芯”潮愈演愈烈,大量汽车厂商不得不停工停产。上周三(3月3日),通用汽车宣布延长三家工厂的停产时间,并再有一家工厂即将停产。此外,大众、福特、雷诺、戴姆勒等汽车制造商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面对这一大机遇,中国内地芯片制造企业正摩拳擦掌,加快扩充产能。市场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预计,2021年全球半导体成熟制程市场中,中芯国际的市场份额将从9%上升至11%,成为世界第三大芯片企业,仅次于台湾的台积电和联电。

中低端芯片供不应求

据公开资讯统计,从2008到2016年,至少超过30座8英寸晶圆厂关闭,同时有超过10座从8英寸转换为12英寸。数据显示,2015至2017年,全球8英寸晶圆厂产能增长速度仅为7%左右,截至2019年,厂房总量已少于200座。

中国芯片产业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产业需求的刺激下,正在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中新社)

然而,中美贸易战的爆发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到来,打乱了国际芯片巨头的产业升级和垄断进程。国际芯片巨头在5纳米,甚至是3纳米制程芯片的规模化生产上遭遇了技术困难,成本直线上升。而且在销售上,受到美国对华出口禁令的限制和智能手机增量减缓的影响,国际巨头们不仅在高端芯片市场的布局至今未能如愿,中低端芯片的产能也未曾增加。

2020年下半年以来,经济的快速复苏导致芯片需求出现爆发式增长。一方面,随着汽车资讯化程度的提高,汽车对于芯片的需求成倍增长。另一方面,互联网时代的降临也使“芯片荒”向智能家居、穿戴式电子产品等领域蔓延。与电脑、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不同,汽车芯片和物联网芯片对制程的要求并不高。因此,成本不高且技术成熟的中低端芯片反而出现较大缺口。

各国积极应对“芯片荒”

面对汹涌而来的“芯片荒”,美国政府2月24日开始要求对半导体在内等关键产品的全球供应链进行为期100天的审查,致力于解决近期困扰全球的芯片缺货问题。此外,上述审查还将涉及美国的国防、公共卫生、通讯技术、运输、能源和食品生产领域。一旦在关键产业发现重大风险,美国政府将积极推动供应链转移,将供应商自中国等竞争对手转移至本土或其他盟国。

中芯国际与ASML签订购买单,ASML近日澄清采购协议不涉高阶光刻机。(资料图片)

在遭受美国种种科技制裁后,中国对芯片制造业的重视程度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表示,集成电路是资讯社会的基石,也是资讯技术的重要基础。应该说,芯片产业的高品质发展,关系到现代资讯产业和产业链的发展。

中芯国际市场份额增加

中芯国际是内地技术最先进、配套最完善、规模最宏大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市场占有率全球排第四、内地排第一。虽然中芯国际在先进制程方面远落后于其他国际巨头,但在成熟制程方面已经具备成熟且充裕的产能。此次中芯国际与阿斯麦附属公司签订的12亿美元批量采购协议,进一步验证了中芯国际在中低端产能上的扩张。

目前,内地对芯片的需求增长极快,这为内地芯片制造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据内地半导体行业测算,2020年,内地集成电路销售收入达到8,848亿元人民币,平均增长率达到20%,为同期全球产业增速的三倍。

上文节录自第255期《香港01》周报(2021年3月8日)《全球缺“芯”下  内地芯片企业迎来机遇》。如欲阅读全文请按此试阅周报电子刊,浏览更多深度报道。

255期《香港01》周报精选内容:

【封面报道】别让猜忌毁了“一国两制” 香港需成另一个“香港”

香港房策怪谈—置业未必可安居乐业

从新冠疫苗冷链运输谈起 香港物流业如何迈向高增值?

两会观察:重订GDP目标展现信心 北京规划后疫情时代经济路线图

十年开放,五年民主 别让缅甸再失去时光

来自儿童的拷问 香港从政者的使命感何在?

三阶段竞争20年 美中5G科技战的症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