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追踪百万人“溯源追截”传播链 香港政府为何“知而不行”?

撰文: 赵观祺
出版:更新:

内地在处理疫情的手法上颇为进取,不时采取“封城”措施以遏止病毒传播。虽然香港在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方面与内地显著不同,不可能将内地的做法完全搬过来,但是仔细观察内地的抗疫措施,特别是内地在溯源和追踪个案方面的努力,还是会发现有很多方面是值得香港仿傚的。
必须指出的是,相比起世界上许多其他地方,港府防疫措施已属于严厉而有效的那一批,而香港市民也算得上履行公民责任的优等生,那为何香港社会整体在每一轮疫情都是拖泥带水,尤其是“溯源追截”这关键一著始终迟迟未能通盘而全面地落实?

“火眼”实验室(气膜版)于河北体育馆亮相,该实验室仅用10小时基本建成(点图放大):

+2

要达到疫情“清零”,除了要加强对市民进行检测外,对于疫情追踪溯源也是重中之重。在疫情爆发之初找出病毒传播路径,追踪相关的密切接触者以及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对这些人群进行检测、隔离及监测,这就可以尽早切断传播链,结束疫情。

出动逾500支流调队伍 10日内完成排查

以河北近日爆发的疫情为例,河北石家庄于1月2日报告本轮疫情的首宗确诊病例。疫情爆发后,当地即组织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简称流调)工作。河北卫健委指,河北组织了500多支流调队伍,当中包括中国疾控中心和5个省的支援队伍。这次流调还整合了公安、工信的力量和资源,利用大数据排查,加上面对面流调的方式来追根溯源。

石家庄自1月7日起封城(点图放大):

+3

如此迅速而且大规模的流调工作带来的成果是可观的。在1月10日,即河北爆发疫情后不够10日,官方宣布已完成所有已发现病例的流调,单单在石家庄就排查了130余万人,掌握了11000多人的活动轨迹,判定了密切接触者11000余人,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5800余人。

除了追踪个案外,当地的疾控人员还对疫情进行溯源。当地专家指,初步估计“零号病例”早于去年12月15日,目前将溯源的重点阶段放在去年11月初至12月15日期间。诚然,溯源工作极不容易,即使如河北当地投入如此多的人力物力,专家也坦言溯源的线索可以用“千头万绪”来形容。

石家庄目前正在建设集中隔离点,占地约500亩(点图放大):

+2

内地使用强制性的健康码系统来追踪民众的行踪,并配合运用大数据等手段,这都大大有助追踪溯源。反观香港的自愿性“安心出行”应用程式并不普及,创新及科技局局长薛永恒6日表示,“安心出行”当时仅有43万次下载。不少市民批评该应用程式在使用上非常不便,例如必须透过扫瞄二维码来记录行踪,未能做到自动感应行踪。

香港市民抗拒使用“安心出行”,更普遍的原因是忧虑私隐问题,担心自身出行资料会被政府获取。纵使港府多次强调政府没备存市民出行资料,也无法打动市民。这在在显示出港府治理失效,无法取信于民。

这问题早在修订《逃犯条例》风波时完全揭露出来。倘若港府想取信于民,长远来说必须迎难而上,大刀阔斧地推动各种社会改革,短期来说则必须尽快解决疫情,达致“清零”,否则任由疫情延续下去,只会加剧港府失效失信的恶性循环。

在餐厅及商场使用“安心出行”扫描二维码的客人少之又少(点图放大):

+2

数百人负责追踪远未足够

但更重要的是,香港在追踪溯源方面可以学习内地的空间还有很多。在进行追踪工作的规模上,香港明显远远未达标。政府专家顾问、中大呼吸系统科讲座教授许树昌近日透露,原本卫生署和警方合共仅140多人负责追踪工作,现短期内可以提升至约290人。不过这与河北组织的500多支流调队伍相比,明显是小巫见大巫。

另一位政府专家顾问、港大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表示,每个确诊个案起码有10个密切接触者,但当局很多时只找到两至四个,他建议港府动用一万名纪律部队人员协助追踪工作。参考河北进行流调的规模及速度,港府应慎重考虑袁国勇的意见。

内地处理冷链产品做法值得参考

除了追踪溯源,内地对于进口冷链产品的做法也值得香港参考。早前内地多地有进口冷链产品从业人员感染新冠肺炎,多种急冻食物包装也验出对病毒呈阳性反应,这显示出进口冷链产品或是疫情来源之一。

内地处理冷链产品的态度非常严谨(点图放大):

据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近日表示,截至去年底港府抽取逾1300个冷冻食品样本作检测,又曾为持牌冻房的2200名从业员检测。陈肇始又引用世界卫生组织及内地文献指出,即使冷冻食品包装载有新冠病毒,病毒量都甚低亦可能不具传染性,暂时不会要求进口食品持有病毒阴性证明才可进口。

在可行范围之内,既有先例可循,港府何不多走一步以防微杜渐呢?现时进口内地的冷链食品如没有核酸检测报告、消毒证明及追溯信息,均不得上市销售。多地的冷链产品从业人员甚至是从事非冷链货物装卸的人员也需要定期进行核酸检测。即使是来自高风险国家进口的非冷链货物,也会进行检测和消毒。

实则港府心知肚明,香港这一边若果久久未能“清零”,则永无与内地重新通关之日。诚然,香港不可能将内地的做法完全搬过来,但是内地由追踪溯源至处理冷链产品等各种做法均值得香港参考倣效。正所谓“一分钱一分货”,若果溯源追截做不足功夫,每一波疫情都只会不断重演零星爆发、社区蔓延、收紧防疫措施的戏码,拖延不知多少时日,而这一点值得本港全社会上下深思。

当然,港府对此要负上最大责任,官员口里常说应做则做,行动上却往往停滞不前,这不过是重复过往政府管治失效失信的恶性循环。港府若要重建市民对政府的施政信心,必须由处理疫情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