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马英九的“小三心态” 蔡英文的“勇敢决定”
诚实的说,本文标题并非“原创”,而是取自台湾《自由时报》现任总编辑邹景雯所撰写的两篇文章,一篇是2012年6月14日,以《值得探究的小三心态》为目标特稿,另一篇则是2020年12月2日以《勇敢决定之后》为题的评论文章,两篇文章评论主题都是台湾政府拟开放开放含莱克多巴胺(俗称“瘦肉精”,在台湾又被称为“莱剂”)美国猪肉输台,但同一件事在邹景雯眼里,马英九就成了“美国的小三”,蔡英文就是“(为了台湾)做了勇敢决定”。
邹景雯在《小三心态》一文中批评马英九、国民党政府及所谓的“自由派”是“绝对的亲美派”,因为他们对于美国“没有瘦肉精美猪就没有《台美贸易暨投资架构协议》(TIFA)、没有自由贸易协议(FTA)”的说词全盘接受,并指出“吞下瘦肉精不等于就有FTA”;还掷地有声的指出“美国确实是台湾重要盟邦,但这种同盟关系是互利的”、“摇尾乞怜绝非唯一选择”、“假使台湾再没有一点异议,这还叫国家吗?恐怕连次殖民地都不够格”。
当决定开放莱剂美猪的主事者变成蔡英文后,邹景雯却在《勇敢决定》文章中盛赞这是蔡英文的明快判断,同时预吿开放日本福岛五县、311地震核灾区食品会是蔡英文“第二个勇敢决定”,将台湾开放莱剂美猪、日本核食当成台湾与美国、日本洽谈FTA的“入门款”,鼓励民进党向台湾人民道歉,以免民进党被国民党“打烂仗”和网络“假消息”拖垮,更具体指出“美猪与日(核)食不能成为台湾洽签FTA绊脚石”,“所谓治国,要治执政党,也要能治在野党,更要治异议者”。
从台湾绿媒要角、报坛名士邹景雯就台湾开放莱剂美猪与美国洽签FTA展望两篇文章,进行前后对照,恰恰具体而微、完美阐示了何谓“昨非今是”与“双重标准”,以及一个知识分子是如何被意识型态扭曲了是非与价值。
平心而论,邹景雯于《小三心态》中对马英九的指教、对美国的质疑铿锵有力,尤其是她指出台湾不能对美国的要求照单全收、不持异议,否则“恐怕连次殖民地都不够格”的批评更是掷地有声,而直言指出的“吞下瘦肉精不等于有FTA”,及台湾必须有扮演“黑脸”的在野党才能在与美国互动、可进可退的筹码,自2012年至今历时8年,更已被证明是“事实陈述”。
问题在于,如果马英九执政时夸称的“台美关系史上最好”,被当下的台湾“主流民意”反讥“不如辣台妹”的自我膨胀,就被邹景雯评为“绝对的亲美派”、“小三心态”,那她应该如何形容目前必须同时“服侍”美、日的蔡英文,至少应该在“绝对的亲美派”之前加上“宇宙无敌”之类的形容词,“小三”则应至少退成“小四”吧,至于“恐怕次殖民地”的评价,用诸于蔡英文则应换为“已是次殖民地”,因为蔡英文“勇敢决定”的除了开放莱剂美猪、放宽美牛输台条件,还包括以“伙伴”之名献上的半导体业产能。
或许邹景雯自己没有意识到她过去曾写过《小三心态》这样的评论文章,或许她记得,但认为台湾人善忘且看轻了自己的“影响力”及网络搜寻器的力量,才会写了“勇敢决定”这篇文章摧毁自己的“人设”。
当然,邹景雯可以学蔡英文说“时空环境已经不同”,因此“昨日之我譬如昨日死”、“今日之我譬如今日生”,以此为自身的“价值”浮动做一番解释。不过,这要求或许是过份了,因为如果承认过去批评马英九“小三心态”是错的,等同于认同蔡英文的“小四心态”是对的,虽然实际上邹景雯已经如此做了,但有些事“只能做,不能说”,有些事“只能说,不能做”,如蔡英文曾经说的“史上最会沟通的政府”、“谦卑谦卑再谦卑”,以及台湾行政院长苏贞昌、驻日代表谢长廷曾经说过的“退出政坛”等等。
从另一方面来看,或许邹景雯并不认为《小三心态》与《勇敢决定》文章主轴有何冲突、杆格之处,因为两篇文章都立基于“反国民党”、“仇中”心态。台湾人民应该自问,是否愿意为此吞下含莱剂美猪,而且邹景雯早在8年前就提出警吿了─“吞下瘦肉精不等于有F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