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台军潜艇开工 一心对美“搭便车”须当心落空

撰文: 李富茂
出版:更新:

作为东亚岛弧的中点、四面环海的台湾岛,自冷战以降,海洋虽然阻隔了中共对台的军事行动,但仍不足以令岛上的台湾政府“长治久安”。如何运用地形特色维持台湾战力,自主发展潜艇(台称“潜舰”)就成了历届台湾政府的重点国防政策之一。

11月24日,蔡英文亲临高雄为耗时已久的“潜舰国造”进行开工典礼,展现了蔡政府落实国防自主的雄心,并寄望为台湾发展“不对称作战”添加利器。

台军推动潜舰自造,蔡英文亲临高雄台船公司举行厂房开工典礼,象征台湾自制潜舰正式迈入建造阶段。(台总统府供图)

对台湾而言,解放军海军封锁台海的实力与日俱增,台湾须有一支隐匿性高、攻击力强的部队,才能起到吓阻的作用。也就是说,台军若想达到早期预警、反制奇袭与快速投射等战略效果,非潜艇莫属。

正因为潜艇的特殊战略意涵,加上许多西方电影屡屡将潜舰化作神秘、且是战争胜负的关键要角,使台湾社会相当重视此次蔡政府所主导的“潜舰国造”。但也因为受到社会的极大重视,随之而来的讨论声量就远比蔡政府其它诸如“战机国造”、“军舰国造”等来得高。

基本上,台湾社会反对蔡政府力推“潜舰国造”者并非多数,但质疑的声音主要源自于,潜艇不如台湾曾自行制造的军事武器来的简单。首先,潜艇因装备获得与制造难度区分为“绿区”、“黄区”、“红区”三种类型。“绿区”为可自主生产、“黄区”为有困难但有自制潜力、“红区”为具高度敏感度又无研制能力,必须寻求海外商源的装备及技术。

台湾海军于11月24日举行潜艇自造开工典礼。图为台军潜艇相关官员部队出席。(台总统府供图)

而此次蔡政府主导的“潜舰国造”受人诟病之处在于,既然号称“国造”,但仍需在“红区装备”如光学潜望镜、通信、动力、推进系统、声纳和船舶主机等仰赖“海外”协助,也就是美国。

尽管台官方信誓旦旦“红区装备”已获得美方的装备输出许可,且为了以防万一还多找了两至三家厂商作为备案,但美国的允诺可信吗?

其实,潜艇之于台湾国防的重要性,历任台湾领导人皆深刻了解,从横跨两蒋时代的“武昌计划”、“水星计划”;到李登辉任内的“光华八号”、陈水扁时期接获美方拟售的8艘柴电潜艇、马政府的“海昌计划”,再到蔡政府的“潜舰国造”,都可见台湾官方的积极操作,及美方在背后的身影。

台湾海军剑龙级潜艇二号舰海虎号(SS-794)。台湾海军目前有四艘潜艇。(网络图片)

然而,眼前的事实吿诉台湾民众,每每当台湾想方设法“借助外力”发展潜艇之际,却往往又因美国政府的顾忌,或者当美国欲改善与中国大陆的关系时,对台的军事援助包含潜艇在内等都成为空谈。如今,正值美国政权交替的时间点上,蔡政府推土动工“潜舰国造”,而其中的关键“红区装备”是否真能平安入袋,难保被放鸽子的历史又再重演。

既然蔡政府都言明要“潜舰国造”,甚至也喊出“高科技立国”的口号,就该花费心力精进自我研发能力,而不是以“搭便车”的心态处处仰赖美国,让美方狮子大开口或口惠而实不至的轮回。当然,两岸关系若处于军事竞争的状态,谁也不乐见,但至少蔡政府在对内誓言“潜舰国造”之际,应该遵从诺言,因为,或许哪一天通过“潜舰国造”的精神实现,蔡英文政府才能意会到甚么是“台湾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