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断供风波:中共不再避讳“中国制造2025”?
近来没有外访行程埋首中国内政的中共总书记习近平频频地方视察,9月17日在考察湖南长沙的一家装备制造企业时称,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制造业也一定要抓在我们自己手里”。
自“中国制造2025”倡议在中美贸易战过程中成为美方主要狙击对象后,中国政府很少在公开场合如此意有所指地对中国制造业发起动员。不过近期以来,这种类似的高调表态频繁地从中共内部传出,令观察人士产生一种回到2015年时的错觉,而不禁疑问:中共不再避讳“中国制造2025”了吗?
这并不是一个唐突设想。习近平说这话的背景其来有自。
5月15日,美国商务部发布禁令,在取得美国政府的出口许可之前,不需任何企业将含有美国技术的半导体产品给华为,禁令实施前有120天的缓冲期(至9月14日)。
8月17日,禁令进一步升级,美国政府在“实体清单”上添加38家华为子公司,共涵盖152家华为关联公司。美国政府同时宣布,无论在交易的任何阶段,只要有华为公司参与,全球任何公司未经许可都不得出售用美国软件或设备制造的半导体。
随着9月15日期限临近,台积电、英特尔、高通、联发科、美光等芯片大厂都相继宣布,无法继续为华为供货,华为难以再从商业途径获得芯片,除非有生意伙伴获得美方豁免,又或是愿意承受美方制裁。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内,华为事件所暴露出的中国芯片之痛,足以令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企业看到,核心科技与高端制造对一个科技企业存亡的重要性,以及对一国产业体系的警示。
华为断供次日(9月16日),也即习近平启程湖南考察当天,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出现在国新办发布会现场直言,“面临着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产业的打压,我们希望在这方面能够做一些工作。未来十年我们会针对一些卡脖子的关键问题做一些新的部署,这其中包括航空轮胎、轴承钢、光刻机,还有一些关键的核心技术、关键原材料等,把美国卡脖子的清单变成我们科研任务清单进行布局”。
在白春礼所指解决“卡脖子”问题任务之前,其所受命在2014年所启动的“率先行动”已经在其规划的第一阶段,也即过去的6年(2014年-2020年)完成了世界首次的千公里级的量子纠缠星地密钥分发,成功研制了“海翼”号、“潜龙”号、“探索”号等为代表的深海无人装备,以及全面参与了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等。
白春礼所说的“率先行动”是中国制造强国战略的一部分,这也是中国科学战略力量的优势体现,其将科研目标导向“卡脖子”问题当然是在明确的政治指令下规划。
9月11日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科学家座谈会”。那场座谈会上习近平表示,“我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更重要的是,习近平该次会议决定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推动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该次会议后,中共政治局常委、主管发展改革的国务院常务副总理韩正来到湖南邻省湖北,据官方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韩正前往华为武汉基地、长江存储等企业,考察硅光芯片、存储芯片等研发生产情况。并指要集中力量攻坚“卡脖子技术”,增强关键基础材料自主保障能力。
从中共高层到科研人员,“卡脖子”这一词的反复出现自然是很应景,但其实这一布局恐怕可以追溯更早之前。
除了中共最高层布局、科学家攻关外,中国省级层面也在行动。在习近平上次地方视察安徽后在当地召集上海、江苏、浙江及安徽三省一市“一把手”召开的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他要求这个中国第一大经济圈“集合科技力量,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尽早取得突破”。
如此大力鼓励中国制造、中国技术,与过去两年的情况颇为不同。自“中国制造2025”在中美贸易战期间成为美国政府主要狙击对象以来,尽管中国从未停止推动实质工作,但这一曾经年年出现在中国政府工作报吿里的词汇,却已然不再被高调提及。“中国制造2025”已然步入“只做不说”的阶段。
但是当美国彻底不管不顾,摆明对中国进行科技维度,那么中共无论是基于“为构建国内大循环而完善产业链”的考量,还是“为了解决中国高科技企业供应燃眉之急的一次科研攻坚运动”,制造业与核心技术的科研攻关,都已经被中共从高层案头贯通到执行环节。
即使中共依旧避讳“中国制造2025”这个名词,但对于推动该倡议的实质工作,推动中国制造业产业链尤其是高端产业链的发展,不仅从未停止,反而正迎来一股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