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滞陆“小明”回家难 台湾是否欠“人道”?
“小明”在中文世界中经常是某个故事或笑话的主角代称。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台湾多了一个“滞陆小明回不了家”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小明真实的面目和处境,鲜少人在乎。原因无他,只是因为他们是“陆籍小明”。若时间会证明,历史会说话,社会会反省的话,台湾新冠疫情背景下滞陆“小明”,几经波折仍是难以与家人团聚的故事,或将成为公民教材中省思人权、歧视课题的重要案例。
小明的故事从何而来
台湾“小明的故事”是这样发生的。台湾当局自2月6日就在防疫考量下便开始无限期“暂缓陆籍人士”赴台,这把防疫大刀也造成尚未取得台湾户籍的“陆配子女”无法返台。台湾陆委会于2月11日在考量人道下,曾决定开放在台有居留权的陆配子女返台,让他们能与台湾家人团聚。
不过,由于政策说明不够清楚,加上被政治惯习养成的“恐中”情绪,在台湾民间舆论的压力下,致使此政策在不到一天的时间,便从开放、有条件开放,转变为撤回的下场。当时台湾陆委会主委陈明通谈及为何“起心动念”要开放陆配子女返台时,便说了个令社会不解的“滞陆小明”故事,自此“小明”就成了“陆配子女”的社会代称。
“小明何时能回家?”,是近半年来,台湾许多陆配子女家庭不论如何向台湾当局苦苦哀求,都始终得不到执政者“高擡贵手”,给出明确答复的问题。
时隔近半年,台湾当局终于在7月15日才宣布自7月16日起,方向上会逐步放宽陆配子女返台,但目前首批获准返台者,只限于2岁以下的陆配子女“小小明”可申请返台。至于占大多数,年龄在2岁以上20岁以下,多在台湾就学阶段的“小明”何时能返台,台湾当局依旧是“没有时间表”。
滞陆小明是“台湾之子”
究竟谁是“小明”?这些滞陆与台湾家人分隔两地的“陆配子女”指的是哪些人?目前滞陆希望返台的小明,在身份上主要是:在台湾有居留权的陆配前婚生子女,或台湾人在大陆所生之子女。他们其实都是在台就学、生活多年,或将在台落地生根者,他们只是农历春节赴陆探亲时遭逢疫情,被台湾当局一纸纸出尔反尔的禁令排除下,才滞留中国大陆。简单描述的话,这些“小明”他们只是尚未拿到台湾户籍的“台湾之子”或“准台湾人”。
台湾前海基会董事长、民进党“创党元老”洪奇昌近日就不断向台湾当局和社会呼吁到:“小明也是我们的家人,是我们的同胞!”台湾社会应该“自信地张开双臂欢迎家人回家!”而这也是两岸敌对关系和缓,共同防疫、重启对话和累积善意的契机。
或许正是由于小明的样态和涉及的身份法规相当复杂,因此台湾社会大众对于他们的处境非常陌生——试想连台湾陆委会主委都无法把小明故事说好了,何况是一般人。再者,疫情和政治操作,加上长年闻“陆”色变的社会集体恐慌心理,种种因素下,使得小明迟迟无法返台与家人团聚、返台生活就学的问题,就在台湾当局的一句:“国籍没选台湾,自己承担”下,被简化成某种“咎由自取”,质变为“认同”选择正确与否的问题。
然而,对于滞陆小明而言,他们真的是“有选择”的吗?实际上他们或他们的父母即便是希望小明能是个台湾人,但台湾的身份法规对陆籍相关人士并不友善。若要取得定居台湾的户籍,有着重重限制,要“选择”当个台湾人,其实一点也不简单,路长且阻。
举例来说,像是陆配的前婚生子女,他们若要取得台湾户籍,大多是在16岁以下持探亲证在台居留满四年,且每年居住逾183日,才能排队取得每年有名额限制的“社会考量专案长期居留”身份;接着在此专案长期居留满两年,且每年居住逾183日,才可以申请定居取得台湾户籍。
这类型的陆配前婚生子女要拿到台湾户籍,整个过程短则六年,长则可能需要八年至九年,甚至十年以上。另外,若是台湾人在陆所生的子女,假如超过12岁、未满20岁,根据台湾相关法规,也得先申请长期居留,待满两年后才能取得台湾户籍。
无法“融陆”的人道标准
即便从对待“外人”的角度来说,限制小明返台,更是曝露出台湾在防疫标准和边境管制上的歧视及差别待遇。过去,台湾自3月9日全面限制非台籍人士入境时,但有居留证的外籍人士仍可入境台湾;甚至没有居留证的外籍人士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仍是可基于人道考量,申请“特别入境许可”赴台。但任何“人道考量”,都不适用在陆配子女“小明”身上。
如今,台湾内部疫情明显早已趋缓,防疫量能应是足以应付,人数恐怕不算太多的滞陆小明。而在边境管制上,台湾自6月下旬起也逐步松绑,除陆续放宽符合条件之外籍、港澳商务人士及境外生入境台湾;持居留证的外籍人士,更不必提核酸检验阴性证明,但这些过去在台有居留权,与家人分隔两地的多数陆配子女,却还是遭受“惨无人道”的对待。
“防疫需求”和“中国大陆疫情不明朗”,一直是台湾当局将小明和陆籍相关人士(例如陆生、陆籍商务人士)“隔离”于台湾境外,不断诉诸的“官宣”理由。
然而,就在台湾当局不论疫情实况为何,都坚守无差别“排陆”防线,以各种高标准和有色眼光在看待中国大陆和陆籍人士的同时,却始终未对其他疫情严重的国家或地区,采取同样的标准,包含目前世界公认疫情最严重的美国。
因此,美国籍的商务人士目前只要在符合资格和遵守防疫规定下,他们被允许可赴台做生意,但2岁以上的滞陆小明,想返台还是“连门都没有”,且回家的路仍是有着各种不确定性。
台湾当局目前有意在方向上逐步、分批让陆配子女返台,虽是个“突破”,也或有值得肯定之处,但假如台湾社会真心以人权、文明说理为追求,自诩或希望“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那么恐怕还是得对此裹足不前,仍阻绝大部份陆配子女,缺乏具体时程规划的“开放”有所反省,尽快给小明与其台湾家人一个明确能团聚的时间。
就如同台湾防疫指挥官陈时中经常在记者会上所强调的观念:“我们要对抗的是病毒,不是人”。另外,“阿中部长”也曾向台湾小朋友说到:“防疫过程中我们共同对抗的是病毒,看到霸凌、排挤,你们现在就可以开始学习同理心……而同理心是需要练习的。”
怎么做呢?阿中部长说:“要站在别人立场,来思考对方的情况,也试着帮他解决问题,这样我们人跟人的关系就会更好”,“社会跟病毒对抗的过程中,如果可以建立同理心的话,会因为病毒的教训让社会的未来变得更好。”面对迟迟无法返台的滞陆小明们,台湾执政当局和社会大众,是否该好好练习建立同理心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