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冲突】两大之间难为小:喜马拉雅山的小国悲歌

撰文: 廖士锋
出版:更新:

珠穆朗玛峰是全球地表最高点,也是有志登山的运动家们终须面对的最高目标,但她的高度受到板块变动的影响而不停改变,也使得各国测量队常常需要重新测量,分处喜马拉雅山两侧的中印两国关系也是如此不固定,因为地缘政治结构的摩擦,往往需要重新确认彼此不想冲突的心意。

政治比地理更加复杂,国际政治更是如此。这次尼泊尔、印度、中国各方的冲突或紧张,其实面临相同的地缘政治结构条件,而夹在中印之间的喜马拉雅山小国们,处在不断需要“重新测量”的风口浪尖上,也时时面临着两大之间难为小的困境,它们何以在这个结构中生存?未来又如何呢?

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他们将在峰顶竖立觇标,安装GNSS天线,开展各项峰顶测量工作。( 新华社)

不丹

喜马拉雅山脉小国从东到西,首先是不丹。不丹王国是“雷龙之国”,面积与台湾相当,但人口仅约75万;在文化上与西藏接近,居民大多信奉藏传佛教,属于竹巴噶举派,不丹原与西藏存有宗藩关系,但18世纪以来英国的入侵并迫其签订条约,最后导致不丹对外事务受英国“指导”,尽管不丹1907年建国独立,这种“指导”关系被日后的印度继承,印度还驻军不丹。

2017年6月不丹与中国的争议领土洞朗地区发生的印度军队与解放军对峙,当时持续了两个月,虽然最后和平落幕,但过程中不丹政府算是相当谨慎地处理夹在中印之间的困境,例如不丹政府在中印达成结束对峙的共识后,表示欢迎双方撤离洞朗,没有特意偏袒印军;不丹民间虽也偶有对印度不满的声浪,但在外交军事与经济上,仍高度受印度影响。

不丹王室深受人民喜爱,图为该国国王凯萨尔.旺楚克(Jigme Khesar Namgyel Wangchuck)与皇后吉增.佩玛(Jetsun Pema)和王子。 (ig@queenjetsunpema)

锡金

旁边的国家,是锡金王国。锡金立国更早,1642年就是独立政体,然而与邻国尼泊尔在1788年爆发战争,最后也演变为清朝与尼泊尔的战争,19世纪英国入侵锡金,同样签了条约,将锡金纳为保护国,并移民尼泊尔裔入锡金。

印度独立后,1949年即挥军锡金,迫其为保护国,更立其《宪法》,最终1975年发动政变,并在尼泊尔裔移民的投票支持下,将金并入印度,该国国王流亡美国。直到2003年中国才承认印度对锡金的主权,以换取印度承认中国对西藏主权,目前锡金邦人口仅为60万。

锡金王国国徽,该王国已灭亡。(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尼泊尔

锡金的西方是尼泊尔。尼泊尔可称为喜马拉雅山区域的中型强权,其人口近3,000万,约为北边西藏人口的十倍,更是不丹、锡金的数十倍之多,但是尼泊尔与印度的关系却也承继自英国殖民时期的影响,开放边界政策争议颇多,试图反抗印度影响内政的尼泊尔2015年更曾面临长达半年印度封锁边境的经济制裁。

尼泊尔内政复杂,尼泊尔共产党的分合不断、毛派势力壮大,至2001年尼泊尔王室发生血腥惨案,内战局势亦有演变,最后尼泊尔于2008年废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国。目前执政党是尼泊尔共产党。实际上,不同政党执政时,尼泊尔对中印态度也不同,如2018尼泊尔新总理上台先去北京访问即引起印度不满。

尼泊尔2020年6月再度修宪,这次主要议题不是更改选举制度或政府体制,而是将该国国土纳入有争议的三个地区李普勒克(Lipulekh)、卡拉攀尼(Kalapani)和林匹雅-杜拉(Limpia-Dhuraa),并将之标注于国徽上面(尼泊尔国徽包含全国地图),五天之内由下议院、上议院通过,并由该国总统签署,以响应印度再该去修建战略道路,这引起目前控制该区域的印度不满,尼泊尔也打算增加上百个与印度毗邻的边界哨所。

尼泊尔新地图加入与印度有争议的三处边疆领土,该区块也与中国接壤。(尼泊尔外交部官网)

克什米尔(含那格尔、坎巨提、拉达克等)

再往西,喜马拉雅山的西端就是这次中印巴爆发冲突的克什米尔地区,克什米尔并非独立国家,印度、巴基斯坦均宣称拥有其主权,而处于中国治下的阿克赛钦地区,也被印度视为克什米尔的一部分。克什米尔情况最为复杂,情况也最为凄惨,克什米尔人民长年生活在印巴战争与中印战争的阴影中。中印巴三方在此并没有画出边界,而是随着实际控制线两侧的各方分别构筑基础工事,随时可能引起另一方的不安与强烈反应。

这次中印6月15日晚间在克什米尔拉达克边界发生的悲惨冲突,从事后披露的消息来看,竟是数百位军人在寒冷的黑夜中于山脊上搏斗好几个小时,虽然双方没有枪炮、更没有“开火”,其激烈程度却也令人难以想象、数十条人命葬送在了医疗条件不佳的山谷周遭。印巴之间也在6月10日起于边界发生数起冲突,更有平民死伤,只是规模没有中印6月15日那么惨烈,根据印媒报道,中印双方都有上校层级的军官死亡,极为罕见。

两大之间难为小

显然,喜马拉雅山处于地缘政治板块的碰撞区,这些小国或区域处在喜马拉雅山脉中,也成为了板块碰撞的第一线。

接触的几个板块,按照美国政治学巨擘杭廷顿(Samuel Huntington)“文明冲突”的说法,分别是印度教文明、穆斯林文明以及佛教/中国文明,他也曾推论中印之间的显著文明差异,将会加剧彼此的冲突。

另一方面,从权力逻辑的角度来说,这些小国(仅剩不丹与尼泊尔了)与中印形成特殊三角关系。但是,由于中印关系自冷战结束后一直“不冷不热”,又涉及达赖喇嘛、俄罗斯、巴基斯坦与美国等其他因素,而时有起伏,由于很难定义中印关系是好是坏,也就很难定义这些三角关系会符合哪些权力逻辑,从而造成更大的不确定性,与加剧了两大之间小国难为小的困难。

近年来引起的喜马拉雅山争议,主要都是基础建设造成,包含洞朗对峙(中方修路)、尼泊尔修宪(印方修路)、拉达克冲突(印方修路),这除了表示各国国界未定外,更有贯彻国家权力于边疆,因而引起对方不安的作用,在国际政治上,权力与意图是最重要的两个因子,在搞不清楚他人意图前,只能先经营权力,目前中国、印度、巴基斯坦都是人口上亿的拥核大国,核武能量都能摧毁对方。

但是各国也都不想在这时轻启战端,毕竟新冠肺炎带来全球经济困境不是一时半刻可解,就算没有经济衰退,各国也还有其他内政改革议程,打仗不再考虑之内,但是在地缘政治的结构性因素作用下,仍不时会传出摩擦与冲突,毕竟现状(status quo)显然是大家都不满意的,这次死伤之惨重、过程之血腥,更超乎外界所能想象。

夹在大国间的尼泊尔与不丹,未来恐怕会更加难为,尤其是这两国若想要摆脱印度继承的英国殖民政府特权,势必会引起印度诸多反弹,弄不好可能重蹈锡金、克什米尔土邦惨遭瓜分或吞并的覆辙,而中国与尼泊尔、不丹的关系进展也将为此区域持续投入变量,无庸置疑的事,三角关系的起起伏伏,将会时时考验着喜马拉雅山周遭当政者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