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不需要外交部” 台国策顾问詹宏志自弃主权的奇想
台湾行政院数位政务委员唐凤5月30日与PChome董事长、台湾无任所大使、台府国策顾问詹宏志出席台经济部举办的“大师论坛”,共同探讨全球性的疫情,如何激发台湾新一波数位“社会创新运动”,其中又包含两大方向:社会创新带动的产业创新与升级,以及台湾可以发展的外交方向。期间唐凤语如往常,而詹宏志貌似说出惊世之言。
詹宏志表示,怎么把“Taiwan is helping”这件事,变成“机构” (institution),他认为从某个角度看,“台湾是不需要外交部的,因为我们没有外交可言,台湾没有邦交国,只有朋友”,随后赞许此刻的台湾口罩产能充足、有能力援赠口罩给受疫情严重影响的国家。
詹宏志进一步表示,每次有灾难时,台湾方面可能第一个到达的不是政府部门,而有可能是民间团体,台湾为何不把这样的能力变成外交部,台湾就不再针对主权问题而争,更指“国家主权这个是来欺负别人的”
詹宏志所言,固然有其着眼的地方,却也透露了这很可能是台湾普遍对“外交”的“匮乏”。
首先,台湾的外交部本身已有对外援助的机制,包含台湾方面启动“国际人道救援行动”──“口罩外交”,这都是由台湾外交部促成。也就是说,台湾的官方涉外部门本身就有相当的动能可以做到援外,不论是援助台湾的邦交国,或者是台湾近来常称的“理念相近国家”,且援助的部分不局限于物资层面,另有协助当地医疗机制的改善、农技的教导、作物种植等等,官方本身即为一股力量,台湾民间则是为另一股台湾援外的力量。
再者,所谓“外交”不光是单纯处理国家之间的涉外事务,那更是一种“主权象征”。有国家之实,才有从事外交事务的必要。台湾的国际参与当然可以跳脱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限制,运用一系列的作为,包含台湾社会常称的爱心援外行动等,进行实质参与,运用“非正式外交”的手段,提高台湾的国际能见度,累积台湾国际发声的资粮,此时此刻台湾也正在朝这一方向努力──但是这跟台湾的外交部需要与否完全是两回事,原因很简单──参与是参与,提高国际能见度是一回事,外交部是一个主权的象征又是另一回事,不能混为一谈。
而“Taiwan is helping”只是应运新冠肺炎(COVID-19)被台湾广为宣传,事实上台湾一直都在帮助国际,这是不需要机构化或制度化的,因为它本来就是涉外事务的一部份,也不足以构成否定外交部存在必要的论据。
如欲从参与去谈论外交的本质(主权象征),只会让人产生混淆、误会这像极了绿营惯性对蓝营政客发起的政治人格攻讦——“中共同路人”的论调,之所以说是“中共同路人”,即同是要消灭台湾外交部主权意象,这部分跟中共有意限缩台湾正式外交的空间,以达国际孤立的目的并无二致,最重要的是从国际参与及涉外事务否定“中华民国”作为主权国家的可能,就质疑台湾设立外交部这个主权象征的必要这点来讲非常相像。哪怕整场“大师论坛”的主轴是讨论台湾在“后疫情时代”中,如何从事国际参与,故才触及台湾口罩外交、防疫有成、国际赞誉有加等台湾近况,而用台湾如何用非正式外交手段提高国际能见、实质的国际参与,带到台湾否定外交部必要性的论点,这种否定外交部作为主权象征部会的政治笑话则是略显牵强。
只能说,在本应聚焦于台湾后疫情时代的国际参与及其相关数字化的官方论坛中,抛出这样的主张,已让论坛失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