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90年】王师北定中原奠基抗日 中共阻挠引蒋中正清党
怒潮澎湃,党旗飞舞,这是革命的黄埔,
主义须贯澈,纪律莫放松,预备做奋斗的先锋,
打条血路,领导被压迫民众,
携著手,向前行,路不远,莫要惊,
亲爱精诚,继续永守,
发扬吾校精神,发扬吾校精神!
--黄埔军校校歌
“本军继承先大元帅遗志,欲求贯澈革命主张,保障民众利益,必先打倒一切军阀,肃清反动势力,方得实行三民主义,完成国民革命。爰集大军,先定三湘,规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国民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
中共阻挠北伐 蒋中正决意清党
国民革命军于1927年3月22日进占上海,次日克南京。时共产党份子借由“联俄容共”政策,寄生国民党内,于创校(黄埔军校)建军历程中不断发展自身实力,伺机夺权。蒋中正誓师北伐之时,中共领导人陈独秀曾公开发文反对,及见北伐军势如破竹,且基于国民政府治权扩张,有利其工农运动的推展,才迅速调整策略,加入北伐行列。中共实际上是藉北伐来扩张实力,与其后来藉抗战来壮大力量,可谓一以贯之的策略。事实上,中共虽协助运动群众对抗军阀部队,惟亦连续在宜兴、长沙、海陆丰、广州等地发起暴动,企图夺取北伐成果,而国民党中央复陷于派系之争,因此蒋中正毅然决定于4月12日在东南各省实行全面清党,剿除共产党势力。
4月17日,中央政治委员会议议决国民政府于18日开始在南京办公,推胡汉民为国民政府委员会主席兼中央政治会议主席。次日,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成立,与以汪兆铭(又名汪精卫)为首、尚未与共产党决裂的武汉国民党左倾政府相对抗,形成北伐史上的所谓“宁汉分裂”。
宁汉复合 东北易帜
1927年7月,汪兆铭政府识破苏联侵华企图,知悉苏联顾问鲍罗廷欲分化国民政府,以助中国共产党夺取武汉政府权力之策略后,遂决定在武汉“和平分共”,通过“取缔共产议案”,罢黜鲍罗廷及其他苏联顾问。广西、广东和湖南等省亦分别在李宗仁、李济深、何键、朱培德等主持下开始清共。
8月1日,武汉政府军事主力,张发奎部下之中国共产党员在南昌发动兵变,国民党视为暴动,中国共产党宣称此为南昌起义。武汉国民政府事后承认疏于防共,宣布通缉中国共产党员。中国共产党在几次武装暴动失败后,退到农村地区发展。国民党与共产党正式决裂后,双方持续了数十年的斗争。
8月14日,蒋中正因局部战斗失利而下野。8月19日,武汉政府宣布迁都南京,是为“宁汉复合”。为了继续推进北伐,1928年1月,蒋中正复出。支持北伐地方派系冯玉祥手下的国民军,及阎锡山手下的北方革命军并入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令受到宁汉分裂和清共打击的北伐士气大振。
国民革命军4月在徐州再次誓师北伐,大军势如破竹,屡破张作霖部。6月,张作霖退出山海关外,旋即被日本关东军在沈阳皇姑屯站炸死(近年有新说法称实为苏联为之再嫁祸日本),北伐军进占北京。12月,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北伐大业终告成完。
北伐后全国名义上实现统一,结束军阀混战之局,力挽国家进一步分裂的危机--如果日寇侵华时,中国仍是四分五裂之局,战争结果或许将大为不同。自国民政府迁往南京后,在内外交煎、形势极为艰难之时,中国仍能迎来被称为“黄金10年”的发展时期,经济、军事、教育等内政与外交领域均取得了重大成就,奠定对日抗战之条件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