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90年】大陆纪念台湾漠视 折射两岸现实问题
周一(4日),包括周恩来、朱德、贺龙、陈毅、聂荣臻、叶剑英等曾参与北伐的中共元老后人,连同几十位“红二代”齐集北京国贸饭店,参加北伐战争90周年纪念活动。讽刺的是,台湾方面却毫无动静,堪称历史的黑色幽默。
《百年潮》执行主编王世英在纪念活动现场接受现场媒体访问时表示,“在中共党史中,北伐战争是一个重要事件,是不能忽略的”;“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共同进行的,共产党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伐战争初期大量共产党人担任北伐军中的各级党代表或政治处长,或者担任基层指挥员、战斗员,为北伐军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4.12政变清除共产党人,国共第一次合作由此破裂”,如此论述,在大陆从教科书到官方文章,并不陌生。
意大利哲人克罗齐(Benedetto Croce)曾有“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传颂一时之名言;胡适亦曾慨叹“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历史没有所谓“完全客观”,却应趋向客观。然而,这毕竟也只是理想,当权者扭曲、窜改历史之例却是比比皆是。
适逢北伐90周年,笔者想起去年BBC一篇有关张灵甫将军的文章,《你的战犯我的英烈》--中共利用抗战发展壮大,行“7分发展,2分应付,1分抗日”之实;为了政治需要、强化政权正当性与抢夺话语权,藉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为名,宣称共军才是抗战“中流砥柱”,淡化、扭曲国军与蒋中正之于抗战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便是对历史之掠夺与窜改。中共对抗战史的扭曲,不是今天才发生,它对历史的窜改也不限于对日抗战,国民革命军北伐亦复如是。
大陆民国热经久不衰
中共藉北伐和抗战等民国史捞取政治资本,民间同样有一股民国热,不过性质则完全不同。去年抗战胜利70年,中共官方与大陆民间气氛热烈,纪念仪式亦是盛大;这种盛大,固然有官方大力推动,但大陆民间对此热切却不能忽视。所谓“民国热”已经“热”了好几年,至今未衰--早在2014年,环球时评就在10月10日中华民国国庆当天,以社论形式发表了《病态的“民国热”是对历史的侮辱》的文章,谓大陆“互联网社区的一些角落,以及在少数知识分子中间,出现了一种对中华民国的病态缅怀,以至于一些小圈子里甚至形成民国热……歌颂那时的国家制度和它所带来的影响,这是对中国历史以及推动这个国家发生伟大变化的所有人的侮辱。”
“民国热”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表面上与未曾受港英殖民统治的香港年青人渴慕港英政权相似,但其内涵却不能同日而语。随著所谓“改革开放”与为对台湾进行统战之需要,加上互联网时代到来,有谓“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过去把中华民国与民国时期一笔抹黑的作法终于“撑不下去了”。纵观民国时期,相对稳定发展的只有1927到1937年区区10年,此时民国实际上仍处在的内外交煎之境,各派政治势力竞逐争斗从未停止,但在如此维艰的局势下,国民政府创造了“黄金10年”。
彼时,中国已有民间办报刊与广泛的言论自由,从鲁迅、胡适、林语堂、梁实秋到中共的文章、言论皆都可反映出来--中共在当时之言,放在如今可是“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的大罪;民国时期的教育,即使在抗战时期,大学也是免费的,教育经费位排国岁支出第2位,并培育出了多名诺贝尔奖得主--中国今天已“贵为”全球第2大经济体,医疗、教育产业化却让老百姓苦不堪言;人心不古、社会败坏,从学术到企业,各种造假层出不穷;高端人才出走国外,有钱的人都争相移民--“民国热”从“大学生穿民国服拍毕业照”,追棒“民国范儿”到认识到民国时代各种伟大成就,正是在如此社会背景下产生。
台湾年轻人对大陆无感
至于台湾,从政府到民众,对抗战的态度与大陆相比,难言热切;北伐在台湾甚至没有纪念活动。甚至就在前几年,张灵甫遗孀王玉玲因为张灵甫将军于殉国前将所有勋章销毁,希望国防部能够补发;“国防部回应需要付款方能补发,造成舆论大哗,一些台湾民众才知道有张灵甫这号人物”。台湾国防部这种貌似无脑的做法,反映出一样对某些人来说甚是残酷的现实--“冷漠”。台湾人这种对黄百韬、邱清泉、张灵甫、抗战、北伐的冷漠,背后是对“中国”、“大陆”的一种疏离,一种“无感(情)”。其实道理很简单,国府1949年迁台湾至今已67年,不论是“中华民国”也好,“中国国民党”也罢,已经不可避免的“在地化”,甚至有一种“中华民国是台湾”的讲法──张雨生那(中国)“是父亲毕生守候,我与生俱来的光荣”,在如今台湾新一代年青人眼中,可算是“莫名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