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再提“颠覆性错误”是什么意思?

撰文: 泉野
出版:更新:

习近平十八大上台之初就发出警告,不解决腐败问题可能亡党亡国,经过十余年疾风骤雨的反腐败,警告没变,反腐败的高压态势也没变。

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召开前夕,新华社发表政论长文《“真正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一个政党”——写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召开之际》,该文总结了2024年的反腐成绩——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公开发布的落马中管干部达58名,也对当前反腐的形势做了判断——依然严峻复杂,因为面对持续高压反腐态势,缺少敬畏者有之,处心积虑者有之,貌恭而神离者亦有之。

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新华社该文说,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党之“大”,绝不只是人数规模之大,而是思想伟大、胸怀博大、肌体强大。中国共产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苦难与挫折中成长,在闯关夺隘中逐渐壮大,常怀远虑、居安思危。值得一提的是,该文还提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苏共垮台、苏联解体,“世界上那些有过不凡历史和政绩的老党大党之所以没有跳出历史周期律而垮台,就是在掌控执政资源的光环下,忽视自身问题,陷入‘革别人命容易,革自己命难’的怪圈。”

央视专题片《反腐为了人民》5日开播,第一集揭露有地方小官巨贪近千万人民币,甚至把个人收款码直接放在缴费窗口。(央视新闻截图)

在6日至8日召开的中纪委四次全会上,习近平讲话对于反腐形势给出了更直接的判断。习近平说,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仍然严峻复杂。腐败存量尚未清除,增量还在持续发生,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和条件任务仍然艰巨繁重。任何犹豫动摇、松懈手软或半途而废,都将犯颠覆性错误。要坚决澄清各种错误认识,廓清思想迷雾,进一步坚定反腐败斗争的决心和信心。

这不是习近平第一次谈及“颠覆性错误”。早在2013年10月出席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时的演讲中,习近平就说,“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

次年2月7日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星期六新闻》节目独家专访时,习近平再次说道,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国家深化改革,绝非易事。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就要求我们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胆子要大,就是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步子要稳,就是方向一定要准,行驶一定要稳,尤其是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习近平访俄:图为2023年3月21日,欢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俄的酒会结束后,习近平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一同离场。(Reuters)

今次习近平在中纪委全会上再提“颠覆性错误”,说明腐败问题远比外界想像得要严峻得多。早在2018年12月13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对于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做出判断——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2022年6月30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部长王建新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进入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的常态化阶段。从“压倒性胜利”到“全面巩固”,再到今次的“依然严峻复杂”,措辞的变化说明腐败问题本身也超出高层的预料。用习近平的话说,“腐败存量尚未清除,增量还在持续发生”。

腐败领域中尤其受到关注的军队反腐。从火箭军一锅端式的反腐,到连续两任国防部长魏凤和李尚福双双落马,再到中央军委委员、军委政治工作部上将主任苗华也因涉嫌严重违纪被停职检查,中国军队腐败的严峻程度的确触目惊心。鉴于此,美国国防部去年12月18日甚至发布中国军力报告称,2023年以来的反腐败调查和高级军方将领被罢黜,可能扰乱解放军迈向2027年的军事现代化目标。美国国防部副助理部长蔡斯在一场研讨会上直指,腐败必定会动摇国家领导人对军队政治忠诚的信心,以及解放军在2027年完成目标、按使命交出成绩单的总体能力。

中国前国防部长李尚福落马引发关注。(资料图片)

从2024年底中国军工交出的成绩单来看,包括第六代战机、四川舰、3000型预警机,实际情况显然也超出了美国国防部的预估。成绩归成绩,当习近平将腐败问题与“颠覆性错误”关联在一起,已经开启的2025年,反腐败将依然保持高压态势,不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