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李宜雪事件关键是强化社会监督和提升地方政府信用
江西南昌一名年轻女子李宜雪网传“与外界失去联系”和二度“被精神病”事件在舆论场引发关注,不少人质疑当地基层部门存在执法不当问题。目前各方说法不一,缺乏第三方有公信力的监督和调查机构介入,尚难以断言李宜雪事件的真实性。
据了解,李宜雪事件源于2022年3月,当时她因一起民事纠纷而前往南昌市公安局西湖分局丁公路派出所报警。据李宜雪的说法,她后来遭到报警过程中认识的派出所赖姓辅警猥亵。不过据南昌市公安局西湖分局的说法,赖姓辅警不存在猥亵行为,但存在私自会见纠纷当事人的不当行为,故被予以停职。
除此之外,当时南昌市公安局西湖分局以李宜雪多次在公共场所扬言自杀并自称患有抑郁症为由将李宜雪强制送入江西省精神病院治疗近两个月。后来李宜雪又自己去一家三甲医院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无抑郁症状、无焦虑症状”。有鉴于此,李宜雪以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为由起诉江西省精神病医院,并在网上公开讲述自己的遭遇。
今年12月14日,李宜雪发布视频求救,声称“筷子巷派出所所长带10余人直闯其家,破坏门口摄像头”,之后未再更新视频,从而引发李宜雪“与外界失去联系”的说法在网上流传。
12月22日,南昌市公安局西湖分局、西湖区南浦街道办事处发布“情况通报”称,有网民罗某某以“2023年11月以来,李宜雪网络直播时多次侮辱、诽谤其本人和家人”为由报警,李宜雪后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违法,并主动写出申请,要求聘请北京权威机构对自己的精神状况和行为能力进行司法鉴定”,筷子巷派出所委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3名专家 (其中女性专家2名)前往李宜雪家中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被鉴定人李宜雪存在“强迫性障碍、人格障碍,实施违法行为时辨认、控制能力完整,评定为完全责任能力”。
目前李宜雪起诉江西省精神病医院的案件尚未宣判,各方说法不一。在李宜雪及其同情者看来,李宜雪的遭遇是基层部门违法违规的体现,但据南昌市公安局西湖分局、西湖区南浦街道办事处的说法,李宜雪存在“侮辱、诽谤”他人的不当行为。
以现有讯息来看,难以评判孰对孰错。因为不能回避的现实是,基层部门和地方执法机构违法违规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可以说是中国推动法治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的阻力。在社会监督有限的地方,基层部门与执法机构容易出现滥权、腐败的问题。
与此同时,江西省精神病医院本就存在不光彩的医疗记录,2008年一名男子被收入江西省精神病院治疗,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后来该男子进行长达10年的维权,直到2018年法院终审判决认定江西省精神病院的“诊断结论明显缺乏依据,不符合诊疗规范”。
除此之外,李宜雪是否遭遇不公同样有待更多讯息的披露与核实。毕竟,网络舆论的喧嚣与反转已经多次证明一个道理:尽管应该同情和关注声称遭遇不公的人,但应该核实与调查真相。
李宜雪事件所引发的舆论关注和质疑说明许多人对基层部门与地方执法机构的信用存在疑虑,说明必要的社会监督之于良政善治的关键作用。无论是2022年江苏丰县生育八孩女子事件还是2023年江西南昌鼠头鸭脖事件,都在证明基层部门、地方执法机构确实会存在遮蔽真相、互相袒护的问题,直到高规格联合调查组的介入才基本化解纷争。李宜雪事件会否如此不能轻下结论,但从不少人的质疑来看,李宜雪事件的真实情况有待进一步核查。
然而应该看到的是,李宜雪事件只是一件小事,只要核实清楚、依法处理即可,本应在基层妥善解决,如果最终和江西南昌鼠头鸭脖事件一样都有待于高规格联合调查组的介入,既是浪费行政资源,又反过来说明基层治理的困境。正因这样,为了化解基层治理的困境,为了免于一件小事动辄兴师动众,强化社会监督的广度和深度便成为理性选择。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迫使基层部门、地方执法机构及时回应民众关切和依法依规处理问题,才能让基层产生的矛盾及时在基层公正解决,从而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