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点:中国开始努力恢复市场信心

撰文: 应濯
出版:更新:

过去两周,中国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重磅措施密集出台,低迷许久的股市在短短数日之内迎来多年少有的暴涨。后续能否行稳致远,在一定程度上关乎发展大局。

在最近美联储4年来首次降息50个基点的背景下,9月24日,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公布多项重磅措施,比如,降准、降息,下调存量房贷利率,将首套房和二套房的最低首付比例统一为15%,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创设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这些措施既有助于降低居民的还贷压力,又能增加市场的流动性。

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一步经济工作。政治局会议打破惯例,在9月公开讨论经济问题,为过去10年所少见,传递不同寻常的讯号。政治局会议在重申“经济的基本面及市场广阔、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等有利条件并未改变”的同时,指出“当前经济执行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罕见提及“正视困难”,要求“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

具体而言,政治局会议预示中国经济政策出现拐点,具有较强针对性,比如,提出“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要发行使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要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实施有力度的降息”,“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调整住房限购政策,降低存量房贷利率”,“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提升消费结”,“要守住兜牢民生底线,重点做好应届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人口、零就业家庭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加强对大龄、残疾、较长时间失业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

在最近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刺激下,国庆假期期间,深圳楼市有所回温。(宝安住建)

9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根据政治局会议的要求,研究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的落实工作。10月8日,国家发改委负责人表示:“围绕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加大助企帮扶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提振资本市场等五个方面,加力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这意味着除了9月24日金融监管部门公布的措施之外,后续预计还有一揽子增量政策。

目前出台的刺激政策无论力度还是密度,都是近年来所少见,超出不少人的预期。在一系列政策的强烈刺激下,连日来内地股市出现久违的大幅上涨,证券交易所为了应对突如其来的交易热情,假期甚至开展了模拟交易的全网测试。与此同时,随着上海、广州、深圳、北京等城市相继响应国家政策,公布新的房地产措施,多个大城市的楼市出现明显的升温,国庆假期的看房人数、住房成交量有显著上升。

应该说,国家在短时间内密集推出的多项重磅措施,初步展现出了刺激效果,短时间内快速拉升了股市。不过,目前的刺激政策能否持续发挥效力,并最终让中国社会有效恢复信心,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股市在短时间内的疯狂上涨能否防止重蹈2015年股灾的覆辙,房地产市场能否在真正“止跌回稳”的同时有效防止泡沫化,宏观经济流转的堵点、痛点能否真正打通,失业问题能否得到大幅缓解,居民收入能否平稳增长,市场活力和劳动者的创造热情能否真正重新恢复,经济发展的法治化水平和公平程度能否提升,都是关乎国家长远健康发展的挑战。

过去几年,在内外形势和三年新冠疫情的叠加冲击下,中国经济持续面临增速下滑的压力,地方债的问题突出,不少企业经营困难,许多人面临收入下降或失业的困境,内卷盛行,民众的创业热情、拼搏精神有被考公、考编替代的风险,负面情绪在社会蔓延,市场信心的不足已经成为妨碍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现实困境。

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早已有力证明,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是人民能否过上现代化的体面生活和国家能否和平崛起的关键。正因这样,近期中国经济政策的重大转变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但应该认识的是,相比于短期的强烈刺激和有可能带来金融风险的股市暴涨,中国需要的是市场信心的有效恢复和经济基本面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的是为更多民众的人尽其才营造开放、公平、法治的环境。